下图的曲线图1表示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则能正确表示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之间距离的曲线是图2中的( )
A.曲线a | B.曲线b | C.曲线c | D.曲线d |
一位农民不慎错将家中存放的2.4—D当做农药,喷施到晚稻田中用来治虫。结果短短一个月里这些晚稻疯长到一人多高,并且呈芦苇状,不结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成芦苇状,是由于在2.4—D的作用下晚稻发生了基因突变 |
B.晚稻的疯长,主要是由于2.4—D促进了细胞分裂 |
C.晚稻不结实,是由于大量能量用于营养生长,影响了生殖生长 |
D.如果当时进一步提高配制浓度,晚稻将会长得更高 |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出骡子,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
C.在一个比较小的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
D.生物的适应性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 |
B.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
C.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染色体片段重复 |
D.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染色体数目缺失、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
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位于
A.DNA、mRNA、tRNAB.DNA、tRNA、DNA
C.DNA、tRNA、mRNA D.mRNA、RNA、DNA
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
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
D.突触前膜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递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