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治国方略?这一方略的本质是什么?
(2)实施这一方略,需要全体公民自觉树立什么观念?请简述其具体内容。
为了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搜集整理了以下卡片,一起探究了以下问题:
卡片一: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
卡片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1)【知识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活动引领】你所在的学校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的举措?采取这些举措有什么重要意义?
(3)【出谋划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多角度分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知识掌握】(1)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理解提高】(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行动计划】(3)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关注民生谋发展】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的妙语——“我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材料三:胡锦涛总书记的“民论”—— “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怎样的国情?
(2)破解“四大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3)胡锦涛总书记的“民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4)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四大难题、实现民富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列举两个。
材料一:今年“十一”央视街头采访的主题是让老百姓说说“爱国”。其中有一位小学生回答“爱国是扶老奶奶过街”。作家王蒙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对国家的感情是心腹感情。什么是中国心?唐诗宋词代表中国心;什么是中国腹?中华料理代表中国腹,就是舌尖上的味道。
(1)材料一中的“心腹”感情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2013年7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指出:随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朝着建设独立自主的载人空间站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中国航天人胸怀航天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和弘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联系书本知识说说载人航天精神是哪两种伟大精神的体现,并分别写出这两种精神的核心内容。
(3)作为青少年的你打算怎样向航天人学习?
材料一:今年国庆节以来京津冀等地持续雾霾,局部地区空气污染达5级。2013年9月中央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应当比2012年下降25%。为实现这一目标,该防治计划要求依法严控“两高”(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等。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人民币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1)中央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体现了哪些观点?
材料二:“今天(2013年10月6日)早上7点,我开车经过三汊矶大桥时,能见度很低。起初,我还以为是雾气,后来到了上午10点,雾还很厚,才知道是雾霾。”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据悉,长沙地区以长沙县、岳麓区等地的雾气最为浓重。而七旬老人顾秀莲这几天也总是咳嗽。“喉咙老是痒,总感觉卡了什么东西,特别是出去走几步就咳得更厉害。”顾奶奶告诉记者。
(2)结合材料请从市民角度谈谈如何应对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