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 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1896年,中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此期间大量的留学活动()
A.是清王朝迫于《辛丑条约》的措施 |
B.从根本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制度 |
C.客观上为推动社会进步准备了人才 |
D.是之前戊戌变法部分措施的新延续 |
道光皇帝曾经说:“夷人远涉重洋,在内地通商贸易,自为牟利而来。但犬羊之性,反复无常,全在……`慑其玩心,夺其所恃。威信既布,各夷自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不徒折服其心,并可柔驯其性。……抚驭外夷之道,柔之以所贪,尤必制之以所畏”。道光帝认为处理涉外司法案件应()
A.怀卖远人,法外施恩 | B.羁縻外人,因俗而治 |
C.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 D.坚持主权,依律拟断 |
据调查,17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贵族地主占有全国15~20%的地产。到了1790年,400家大地主(其中多是上院权贵,从男爵和爵士)的地产份额高达20~25%。而同期10万个中小农户的年收入只占全国农业总收入的15~20%。这说明()
A.改良式的革命不利于英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
B.“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仍占有大宗地产和经济优势 |
C.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 |
D.英国贵族长期握有特权而不受到革命力量影响 |
公元前753年,罗马庄严的宗教仪式建立。在建城仪式中展示了朱庇特神对罗马城的祝福。朱庇特神是存在于不同种族之间的神,是法律制度的主宰者。建城仪式旨在实现法所调整的“与神灵保持的和平”的需要。这说明()
A.罗马法的内容大多数选自宗教教义 |
B.此时神权与罗马皇帝的权威相冲突 |
C.罗马法保证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
D.罗马法与宗教伦理紧密相结合 |
公元前12~前11世纪,印欧种族的多利亚人从北部入侵希腊半岛,逃难的阿该亚人与南下的多利亚人混杂在一起,引发了希腊世界的殖民大运动。历时一个半世纪的海上大移民,对希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关于这里“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了古希腊城邦体制的瓦解 |
B.各城邦之间难于形成统一的血缘认同 |
C.是各个城邦之间征战不断的直接原因 |
D.形成古希腊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