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
|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 A.分封制全面崩溃 | B.宗法制荡然无存 |
| C.郡县制初现雏形 | D.实行郡国并行制 |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 A.丞相制度 | B.皇帝制度 | C.郡县制度 | D.监察制度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
| A.推行王位世袭制 | B.实行宗法分封制 |
| C.确立世卿世禄制 | D.实施中央集权制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 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