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B.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 B.第三次科技革命 |
C.发展“混合经济” |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
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
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
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B.外交成就的突破 |
C.经济特区的设立 |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
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
A.19世纪40年代 | B.19世纪七十年代 |
C.19世纪八十年代 | D.20世纪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