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 | B.交兵部出兵攻击 | C.交门下省审议 | D.交内阁裁定处理 |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
秦汉时期的廷议制度是一种由朝臣讨论国家大事,并向皇帝提出意见,皇帝在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作出决断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说明
①这种制度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②从这种制度中可以看出氏族社会民主制的遗风③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④是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体现的信息包括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专制主义受到挑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县在春秋时似乎还只秦、晋、齐、楚等国有之……(县)只属于国君,由他派官吏去治理。……他们在县里只替国君征收赋税,判断诉讼。他们即使有封邑,也在所治县之外。”(张萌麟《中国史纲》)上述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A.普遍实行县制 | B.普遍实行分封制 |
C.既有县制,又有分封制 | D.最早出现了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