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
|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
|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
1921年,苏俄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 A.使农民失去土地 | B.增加了农民负担 |
| C.只照顾了国家利益 | D.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益 |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
|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
|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废宰相造成皇权空前加强 | 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
|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 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
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
| A.与天子没有宗法关系 | B.其辖区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
| C.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拱卫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