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不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是从英国开始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38年上升为3.8%,1843年达到4%。……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5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上是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不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由法律加以保护,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中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与材料一有何关系?(2分)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4分)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4分)
阅读下列材料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这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结合“人物速写”写出①-⑧各自代表的人物。(2分);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2分)
(2)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4分);并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趋势。(2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政治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先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先一次。评先主要由美国斯·柏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共同完成。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于2007年7月4日揭晓,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
――2007年7月5日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当今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4分)
(3)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是怎样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的?(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两种思想在当时的不同境遇及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纵观15~20世纪,在人类历史经历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五次发展机遇,但对中国和西方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到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正沐浴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三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邓小平后来在回顾党的历史的时候多次说过:“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据了上风。”这主要是指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庐山会议“反右倾”再到八届十中全会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五“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小平文选》(1985年3月4日)
材料六“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
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邓小平文选》(1988年6月3日)
材料七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l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种“长足发展”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
(3)材料三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是通过哪些条件连成一体的?
(4)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这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而进行的主要活动。
(5)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
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频频出现失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频频出
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6)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抓住这一机遇,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在坚持对内深化改革的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作出过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