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第一则 :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第二则:
《礼记·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论世界帝国》:“虽然从施政方面说,公民的代表和国王都是人民的统治者,但从最终的这方面来说,他们却是人民的公仆。”
(1)第一则材料中穆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孟子的主张是什么?
(2)第二则材料三句话中所提出的三种官民关系的概述,请任选一种进行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恤军务恤:顾及 |
B.屡遣客间说间:参与 |
C.皆辇属于道属:接连 |
D.弘正假以风痹请告告:告假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袁临候继咸①,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②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李自成犯京师,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弃青衿为黄冠,号石道人。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精岐黄术③,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为礼。”诸贵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年三月,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至若义白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背负,不一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袁临候继咸:袁继咸,明代大臣,提山山西时上疏抨击权贵,遭宦党诬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随至京为之辩诬。明亡后拒降被杀。临候,官职名。②直指,官职名,“直指使者”的简称。③岐黄,指上古时代的两位医学家岐伯和黄帝。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甫:刚刚,才 |
B.家故饶,至是渐益窭窭:贫穷、穷困 |
C.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逮:抓,逮捕 |
D.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遗:遗骨,遗骸 |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傅山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①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②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③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④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⑤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⑥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A.②④⑤ | B.③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的父亲得了重病,他朝夕在神像前跪拜,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才使得父亲得以康复。 |
B.在傅山的帮助下,袁继咸得以昭雪。后来袁继咸多次召他南下,他不图报答,始终没有前往。 |
C.傅山被放归后,更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甘愿住在偏远的村庄,足迹不愿踏进城镇、官府。 |
D.傅山自幼聪慧,袁继咸很器重他。袁继咸蒙受冤屈时,傅山奔走千里,历经艰辛为袁继咸伸冤。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
(2)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
(3)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背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安百姓。”(节选自《战国策·楚策》)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2)古人写文章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
(3)《渔家傲·秋思》中用互文的手法,表现将士们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文言文阅读
契丹入中原,时万超以本部屯潞州,主帅张从恩将弃城归契丹,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守恩遂无所预。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我辈垂饵虎口,苟延旦夕之命,今欲杀使,保其城。非止逃生,亦足建勋业,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遂率所部大噪入府署,杀其使,推守恩为帅,列状以闻。汉祖从其请,仍命史弘肇统兵先渡河至潞,见万超,语之曰:“得复此州,公之力也。吾欲杀守恩,以公为帅,可乎?”万超对曰:“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弘肇大奇之,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路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坚壁拒命,万超驰至城下,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令奇乃开门迎纳。弘肇即留万超权州事,汉祖遂以为刺史。及征李守贞,以万超为行营壕砦使。河中平,拜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从征慕容彦超,又为都壕砦使,以功授洺州团练使,预收秦、凤,改莱州。从平淮南,连移蕲、登二州,所至有善政。属有诏重均田租,前牟平令马陶,籍隶文登县,隐苗不通,命系之,将斩而后闻。陶惧遁去,由是境内肃然。
宋初,入为右武卫大将军,迁左骁卫大将军。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李万超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超应募隶军籍隶:隶属 |
B.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领:治理,处理 |
C.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表:表奏 |
D.弘肇即留万超权州事权:权衡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
B.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
C.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
D.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万超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他应募参军,与敌作战多次获胜而被提拔;他跟随周祖征讨慕容彦超,平定淮南,皆有功。 |
B.李万超行事出于公心,忠于国家。契丹人攻入中原后,主帅张从恩临阵脱逃李万超率部怒杀契丹使者,推举王守恩为主帅,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
C.李万超身为武将,也有辩才。途经泽州,泽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垒拒不投降,李万超在劝降翟令奇时言语得体,很有说服力,最终翟令奇打开城门归降。 |
D.李万超执法严明,刚正不阿。朝廷颁布诏令要求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县令不遵诏令,隐瞒庄稼收成不上报,李万超的部下逮捕了他,从此境内肃然。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
(2)“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④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记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晨起,即科头甫:接近 |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机会 |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 |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哄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B.竹床一,坐以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C.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臣死且不避 |
D.余怅然久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②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③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