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戚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度箴》,出知剑州。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及还,管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治道之。帝谓宰臣日:“知白可‍谓乃心朝廷矣。”东封,进右司谏。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尝请罢郡国所上祥瑞。今天下‍无事,灵贶并至,望以《泰山诸瑞图》置玉清昭应宫,其副藏秘阁。”
陕西饥,命按巡之。寻知邓州。会关右流佣至境,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迁尚书工部郎中,使契丹。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内轻外,为引唐李峤议‍迁台阁典藩酃,乃自请补外,不许,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还京师,求领国子监。帝曰:“知白岂倦于处剧邪?”宰臣言:“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乃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时王钦若为相,知白论议多相失,因称疾辞位,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及钦若分南京,宰相丁谓索恶钦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报怨。既至,待钦若加厚。谓怒.‍复徙知白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时进士唱第,赐《中庸篇》,中书上其本,乃命知白进读,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复陈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常以盛满为戒,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然体素赢,忧畏‍日侵,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帝亲问疾,不能语,薨。为罢上巳宴,赠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议谥文节,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当官不挠,可谓正矣,谥文正。”王曾日:“文节,‍美谥矣。”遂不改。
(节选自《宋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还,管京东转运使事。权:权力
B.因陈治遭之要:关键
C.及钦若分南京司:主管
D.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府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又募民出粟

A.
斧斤时入山林
徙知白南京留守,意报怨
B.
无忘乃父之志
知白岂倦处剧邪?
C.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中书上其本,命知白进读
D.
单于愈益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知白“可谓正矣”的一组是(    )
①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 ②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 ③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 ④既至,待钦若加厚 ⑤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 ⑥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上周伯星出现,司天把它作为祥瑞之事向皇上上奏,大臣们也都相互庆贺,只有张知‍白认为国君应当实行德政才能符合上天的旨意,跟星象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B.张知白认为朝廷的官制,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并引用唐朝李峤的议论建议朝廷的台阁‍重臣都要兼管地方,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外放为青州知州。
C.张知白与王钦若的意见经常不一致,并因此被免官,宰相丁谓讨厌王钦若,就把张知白‍调任南京留守,让他报复王钦若,但他却对王钦若很优厚,让丁谓很生气。
D.张知白任宰相时,非常注意等级仪制,清廉简约如同贫寒之士,但他的身体一向虚弱,在‍中书任上生病后,皇上也亲自探问。去世时,皇上把上巳宴都停止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
(2)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样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样很好地表达。

这一则文字侧面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诸侯曰语:谈论
B.尸填满沟壑委:丢弃
C.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祸患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后面题。
(1)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2)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下列加点的含义(6分,每小题1分)
(1)还霸上 ()(2)入关者之()
(3)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4)沛公又不受()
(5)如绣夜行() (6)又恶约()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沛公得人心和项羽失人心做法的一组是(3分 )

A.①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②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B.①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C.①沛公又让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②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D.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②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对子婴比较宽容大度,与后来项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并烹杀了劝阻的人,说明作者赞赏他是一个看重故乡的富有情义的人。
C.项羽和范增密谋后立沛公为汉王,说明从"鸿门宴"到目前,范增是很受项羽信任和器重的人。
D.这两段文字说明了刘邦和项羽得失天下的一个原因:人心向背。其中暗含着对项羽的批评。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题答在答题卡的C区中
(1)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
(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形势:河流状况。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以前:从前,以往。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部居:分门别类。
D.次第造册请奏。次第:依照顺序。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
(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惠绍,字德继,义阳人也。少有武干。齐明帝时为直阁,后出补竟陵横桑戍。永元初,母丧归葬于乡里。闻义师起,驰归高祖,板为中兵参军,加宁朔将军、军。师汉口,高祖使惠绍与军朱思远游遏江中,断郢、鲁二城粮运。郢城水军沈难当帅轻舸数十挑战,惠绍击破,斩难当,尽获其军器。义师次新林、朱雀,惠绍累有战功。建康城平,迁辅国将军、前军,直阁、左细仗。高祖践阼,封石阳县侯,邑五百户。迁骁骑将军,直阁、细仗如故。时东昏余党数百人窃入南北掖门烧神虎门害卫尉张弘策惠绍驰率所领赴战斩首数十级贼乃散走。以功增邑二百户。迁太子右卫率。
天监四年,大举北伐,惠绍与冠军长史胡辛生、宁朔将军张豹子攻宿预,执城马成龙,送于京师。使部将蓝怀恭于水南立城为掎角。俄而魏援大至,败陷怀恭,惠绍不能守,是夜奔还淮阴,魏复得宿预。六年,魏军攻钟离,诏左卫将军曹景宗督众军为援,进据邵阳。惠绍与冯道根、裴邃等攻断魏连桥,短兵接战,魏军大溃。以功增邑三百户,还为左骁骑将军。出为持节、都督北兖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北兖州刺史。魏宿预、淮阳二城内附,惠绍抚纳有功,进号智武将军,益封二百户。入为卫尉卿,迁左卫将军。出为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在州和理,吏民亲爱之。
征还为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甲仗百人,直卫殿内。十八年,卒,时年六十三。诏曰:“张惠绍志略开济,干用贞果。诚勤义始,绩闻累任。爰居禁旅,尽心朝夕。至殒丧,恻怆于怀。宜追宠命,以彰勋烈。可赠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布百匹,蜡二百斤。谥曰忠。”子澄。(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汉口次:驻扎
B.出为持节寻:不久
C.至殒丧奄:气息微弱
D.子澄嗣:继嗣

对文中话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东昏余党数百人/窃入南北掖门/烧神虎门/害卫尉张弘策惠绍/驰率所领赴战/斩首数十级贼/乃散走。
B.时东昏余党数百人/窃入南北掖门/烧神虎门/害卫尉张弘策/惠绍驰率所领赴战/斩首数十级/贼乃散走。
C.时东昏余党数百人窃/入南北掖门/烧神虎门/害卫尉张弘策/惠绍驰率所领赴战斩首/数十级贼/乃散走。
D.时东昏余党数百人窃/入南北掖门/烧神虎门/害卫尉张弘策惠绍/驰率所领赴战/斩首数十级/贼乃散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惠绍有突出军事才能。在与郢城水军作战时,斩掉统帅沈难当,并缴获其军所有军器,在新林、朱雀时也多次立下战功。
B.张惠绍深受皇帝宠爱。高祖即位,封他为侯,给他数百户食邑,又多次升迁他的官职。他去世后,还赏他物资,追赠为将军。
C.张惠绍深受百姓爱戴。他任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兼任安陆太守等职时,在任上治理有方,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喜爱他。
D.张惠绍为人真诚勤恳。他办事固守正道并能圆满完成,政绩闻名却受职位连累,值居宫中当禁军时,尽心尽力,朝夕守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宿预、淮阳二城内附,惠绍抚纳有功,进号智武将军,益封二百户。
(2)俄而魏援大至,败陷怀恭,惠绍不能守,是夜奔还淮阴,魏复得宿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