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谳疑狱,立白狱: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部:统率,指挥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缀:聚集,汇合
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屯:驻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够直接表现铁铉“多智善战”和“忠义”特点的一组是( )
A.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
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
B.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
C.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
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D.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又封他为山东参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只有铁铉固守城池坚持作战。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译文:
(2)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
译文:
(3)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年十四,入见太宗,因 留宿卫。天麟好学不倦,于诸国书语无不习。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宗王征西域,以天麟为断事官。
宪宗六年,遣天麟使海都,拘留久之,既而边将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天麟被拘留二十八年,始得还,世祖大悦,赏赉甚厚。拜中书左丞,兼断事官。天麟辞曰:“臣奉使无状,陛下幸赦弗诛,何可复叨荣宠。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帝嘉其诚,褒慰良久,从之。
有谮丞相安童尝受海都官爵者,帝怒,天麟奏曰:“海都实宗亲,偶有违言,非仇敌比,安童不拒绝之,所以释其疑心,导其臣顺也。”帝怒乃解。江南道观偶藏宋主遗像,有僧素与道士交恶,发其事,将置之极刑,帝以问天麟,对曰:“辽国主后铜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未闻有禁令也。”事遂寝。天麟年七十余,帝以所御金龙头杖赐之,曰:“卿年老,出入宫掖,杖此可也。”时权臣用事,凶焰薰炙,人莫敢言。天麟独言其奸,无所顾忌,人服其忠直。
成宗即位,加荣禄大夫、司徒,大宴玉德殿,召天麟与宴,赐以御药,命左右劝之酒,颇醉,命御辇送还家。武宗即位,进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卒,年九十二。赠推诚宣力保德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忠宣。
子珪,累官治书侍御史,迁枢密副使,复为侍御史,拜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荣禄大夫、南台御史中丞,卒。次子怀都,初袭断事官,累迁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慰使。孙哈蓝赤,袭断事官。
《元史•石天麟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天麟所寓:暂时住在。 |
B.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狎:亲近 |
C.所以释其疑心释:解释 |
D.事遂寝寝:停止,平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 留宿卫因 人之力而敝之 |
B.于诸国书语无不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帝以所御金龙头杖赐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D.复为侍御史吾属今为之虏矣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出石天麟敢言忠直的一项是()
①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②海都实宗亲,偶有违言,非仇敌比
③赐以御药,命左右劝之酒④辽国主后铜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
⑤天麟独言其奸,无所顾忌⑥拜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荣禄大夫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十四岁时担任宿卫。他喜好学习,不知疲倦。宗王征讨西域,任命他为断事官。 |
B.宪宗六年,派遣石天麟出使海都,被海都拘留二十八年才得以返回,世祖非常高兴,赏赐他非常优厚。 |
C.江南地区的道观偶然藏有宋朝皇帝的遗像,被一位僧人揭发,朝廷准备对道士处以极刑,在石天麟的劝说下事情作罢。 |
D.成宗皇帝即位,加封石天麟为荣禄大夫、司徒。石天麟去世后儿子石珪承袭官职为断事官,后升任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抚使。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
(2)臣奉使无状,陛下幸赦弗诛,何可复叨荣宠。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祁字子京,与兄庠同时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预修《广业记》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方陕西用兵,调费日蹙,上疏曰:兵以食为本,食以货为资,圣人一天下之具也。今左藏①无积年之镪②,太仓无三岁之粟,南方冶铜匮而不发,良由取之既殚、用之无度也。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财穷用褊,而欲兴师远事,诚无谋矣。能去三冗、节三费,专备西北之屯,可旷然高枕矣。
景祐中,诏求直言,祁奏:“人主不断是名乱。《春秋》书:‘殒霜,不杀菽。’天威暂废,不能杀小草,犹人主不断,不能制臣下。”又谓:“与贤人谋而与不肖者断,重选大臣而轻任之,大事不图而小事急,是谓三患。”其意主于强君威,别邪正,急先务,皆切中时病。
会进温成皇后为贵妃。故事,命妃皆发册,妃辞则罢册礼。然告在有司,必俟旨而后进。又凡制词,既授阁门宣读,学士院受而书之,送中书,结三少衔,官告院用印,乃进内。祁适当制,不俟旨,写诰不送中书,径取官告院印用之,亟封以进。后方爱幸,觊行册礼,得告大怒,掷于地。祁坐是出知许州。甫数月,复召为侍读学士、史馆修撰。祀明堂,迁给事中兼龙图阁学士。坐其子从张彦方游,出知亳州,兼集贤殿修撰。
又自为志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铜杂物置冢中。且吾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不足垂后。为吏在良二千石下,勿请谥,勿受赠典。冢上植五株柏,坟高三尺,石翁仲他兽不得用。若等不可违命。”其子遵《治戒》不请谥,久之,学士承旨张方平言祁法应得谥,谥曰景文。
(选自《宋史·宋祁传》,有删节)
注释:①左藏: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②镪:钱串,引申为成串的钱。后多指银子或银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修《广业记》成预:参与 |
B.祁适当制适:适合 |
C.亟封以进亟:迅速 |
D.足以腊吾骸腊:枯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擢庠第一乃进内 |
B.太仓无三岁之粟径取官告院印用之 |
C.其意主于强君威坐其子从张彦方游 |
D.复召为侍读学士慎无为流俗阴阳拘忌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祁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理应贵为状元,却被太后以不合礼法为名改判第十。 |
B.在国用不足之时,宋祁上疏皇帝,提出了裁减官员、节省经费用于西北屯兵的主张。 |
C.在温成皇后举行完册封礼仪之后,宋祁因为礼仪上的小疏忽,被贬到许州担任知事。 |
D.宋祁晚年写过一篇遗嘱,要求死后薄葬,并告诫儿孙不准请求谥号和接受赠典。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以食为本,食以货为资,圣人一天下之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贤人谋而与不肖者断,重选大臣而轻任之,大事不图而小事急,是谓三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吏在良二千石下,勿请谥,勿受赠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取材于刘开《知己说》)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这两句话出自汉代李陵的文章《》,意思是。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刘开政论文写作的论证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黄琬列传
黄琬,字子琰。东汉黄琼孙也。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
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芹、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仆,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琬退而驳议之曰:“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郡以隆汉,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以亏四海之望?”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①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②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
①白公,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其父太子建因遭权臣陷害,死于郑国。公元前487年,白公胜从吴国召回楚国,封为巢邑大夫。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发动叛乱,囚禁楚惠王,自立为楚王。兵败自缢。
②崔杼,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其子崔成等互相争权,家族发生内讧,左相庆封乘机攻灭崔氏,他上吊自杀,尸体为景公戮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会:正好,恰逢 |
B.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遗:遗弃 |
C.以亏四海之望亏:亏失、亏损 |
D.琬必及害,固谏之。固:本来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言日食之余
②江夏大邦,□蛮多士少
③左右复陷□朋党
A.①何②而③以 | B.①乃②且③因 |
C.①何②且③以 | D.①乃 ②而③因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
B.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
C.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
D.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下诏询问太阳所食有多少时,在一旁的黄琬回答太后说,日食后太阳剩下的东西,就像新月一样。 |
B.针对权贵子弟大多因人情而被举荐为郎,贫困守节的人却被遗弃这一现象,黄琬和陈蕃同心协力,共同选举贤才。 |
C.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直到灵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 |
D.董卓商议迁都长安,黄琬力谏,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黄琬却仰慕屈庐、晏婴气节,不惧其害。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②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2)通过该文了解,黄琬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而》)请概括儒家对待物欲的态度。
你如何看待儒家对待物欲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