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练兵场。
十二生肖歌
老鼠前面走,跟着老黄牛,
老虎一声吼,兔子抖三抖,
天上龙在游,草里蛇在扭,
马儿过山沟,碰见羊老头,
猴子翻筋斗,金鸡喊加油,
黄狗半夜守门口,肥猪整天睡不够。
1.区别形近字,组词来看看。
牛(   ) 斗(    )  乌(    )  金(    )
午(   ) 抖(    )  马(    )  全(    )
2.联系诗句说说加点词的意思。
(1) 草里蛇在扭。   扭:
(2) 肥猪整天睡不够。   整天:
3. 这首儿歌共十二句,每句都描写了一个动物,他们分别是

4.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抖(雨水) 扭(   )
过(   ) 翻(   )
喊(   ) 守(   )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语段阅读。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起__一致)行动起来,(维持__维护)和平,(制止__阻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 )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用“\”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词。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据今几百年前的一个晚上,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百姓们与入侵的敌人进行了殊死博斗。战胜了侵略者。
就在人们欢庆民族战争伟大胜利的时候,没想到,一个潜藏的敌人趁大伙儿不注意,悄悄潜入市政厅地下室试图搞破坏。当时,市政厅地下室正好堆满了火药。他见四处无人,便放好炸药包,用一根导火线接上,一直伸到外面的院子,点燃导火线跑掉了。
他刚走,一个叫于连的小孩子到院子里玩,他很快看见了燃着的导火线。情况非常紧急,找人已经来不及了,他急中生智,赶紧撒尿淋湿了导火线,浇灭了火花。
布鲁塞尔人民后来知道了,特地请艺术家为他塑了一尊裸体撒尿铜像,以表彰和纪念这位拯救城市和人民的小英雄。
(1)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①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 )
②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③救。( )
(2)画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改正过来。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当( )(填地点)的人们庆祝胜利的时候,没想到,有一个敌人把炸药包放在了( )(填地点),试图搞破坏。但( )(填人名)急中生智,用尿把导火索浇灭了。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课外类文阅读。
鸬鹚报信(节选)
宋朝时,在湖南有一座仙人山,山上有一个农民起义军的大寨子,叫仙人山寨。寨主是杨幺的部将刘衡。寨下河滩边住着一户渔民,祖孙两人,爷爷七十多岁了,叫陈冬甫,孙儿才十一二岁,叫陈小毛,靠放鸬鹚捕鱼为生。刘衡见他们一老一小相依为命,便非常体贴他们,每次打了豪绅财主和官家的粮食钱财,都亲自给他们送上一些。祖孙两人每次捕了鱼,也很便宜地卖给义军。
一天,刘衡对小毛说:“小毛,你能训练鸬鹚报信吗?”
“训练不好( )耳光!”小毛马上接话,天真地在脸的一边刮了一耳光。
刘衡走了以后,小毛真的和爷爷商量训练鸬鹚的事了。夜里,小毛( )了一些稻草人,用棕片、荷叶编成( )甲披戴起来,让他们坐在船上,再悄悄地从河湾划到滩边来。开始,鸬鹚不警觉,小毛在脸上涂了锅灰,轻手轻脚摸向鸬鹚船,捉住一只鸬鹚。那鸬鹚一阵“嘎啊,嘎啊”乱叫,翅膀乱扑脚乱抓,别的鸬鹚也醒了,把头从翅膀里伸出来,东张西望。发现伙伴被黑影捉走了,又急又怕,“嘎啊,嘎啊”放声乱叫,“扑通、扑通”,一只只急忙( )入水中了 。
小毛就这样隔一天“捉”一只,隔两天“吓”一回,训练了半月二十天,久而久之,这些鸬鹚在夜里都很警觉了,还派了“哨兵”轮班放哨哩。
一天,宋军一支水军从鼎州(今常德市)城里偷偷开出来,夜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要一举收拾仙人山寨。他们每只船上,坐满铁盔皮甲、举矛拿刀、背弓挎箭的妖贼,船内没有一星儿灯火,也没有一丝儿声响,连划船也是用巴掌宽、三尺长的桡(ráo)片,顺着船边一下一下往水里插。船只刚刚过河湾,就被鸬鹚哨兵发觉了,“嘎啊——嘎啊——”叫了起来,别的鸬鹚也惊醒了,晓得发生了情况,也“嘎啊,嘎啊”互相呼叫。
滩头茅棚里,陈冬甫爷爷醒了,孙儿小毛也醒了。爷孙俩翻身朝河里一看:黑糊糊的一片船只,不知来了多少宋军。爷爷说:“我筛锣,你上山报信!”
小毛起脚就跑,爷爷“当当当当”打响了大锣。鸬鹚呢,以为船上的人要捉它们,又受了锣声的惊吓,“扑,扑,扑”,一只只钻入水中了。
刘衡一听到阵阵又急又紧的锣声,马上带领义军披挂下山,在山腰碰上了小毛,知道宋军已到了河边,立即兵分两路:步骑兵在滩头摆开战场;水兵划船断宋军的后路。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还派了‘哨兵’轮班放哨哩”中“哨兵”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A.引用 B.特定称谓)
(3)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A.歇后语 B.谚语),我也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4、5自然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小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课内语段阅读。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 )是听惯了鸟叫的人( )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悠扬——( )察觉——(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小夜莺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更是个________的孩子。
(4)回顾全文,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 陆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 阻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标点。
(2)画掉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3)文中的“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这几段文字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小夜莺____________的品质。
(5)“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一句表现了孩子对德国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