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下图中的左图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右图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 )
|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 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 |
| 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 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
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的调查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 B.RS |
| C.GIS | D.数字地球 |
读“我国某水库2009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 量年内变化情况图(图5)”,回答问题。
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大致出现在:()
| A.3月 | B.6月 | C.8月 | D.10月 |
该水库可能位于:()
| A.海河流域 | B.黄河流域 | C.长江流域 | D.珠江流域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图3回答问题。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图4中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锋面下方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以上且较潮湿,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气层时,就能变成过冷雨滴,即冻雨。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冰。2011后1月初,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发生了较严重的冻雨。结合图2回答问题。
此次冻雨现象的出现:()
| A.与暖锋天气系统有关 |
| B.与地形的作用无关 |
| C.与上空存在逆温层有关 |
| D.与极端天气现象有关 |
读图,完成问题。
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图1中的阴影部分为某自然带的分布地区,据此回答问题。
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洋流性质 | D.地形地势 |
下列地理过程最能反映该自然带地理特征的是:()
|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
|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
| 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
| D.干旱缺水→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