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 )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
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阴坡 |
C.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 |
D.乙地较丙地海拔低,气温较高 |
若b为12°C等温线,则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A.8 | B.9 |
C.11 | D.13 |
图5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 纬线圈,弧MN为晨昏线。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T、Q之间(劣弧段)和P、M.之间(劣弧段〉均为陆地。读图回答问题。 此日, N地日出的地方时是
A.3 : 56 | B.4 : 04 | C.7 : 52 | D.8 : 04 |
此季节
A.圣地亚哥炎热干燥 |
B.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 |
C.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 |
D.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 |
P、Q、M、N各地
A. T,P气候类型相同 |
B.Q地气温年较差小于T地 |
C.M地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
D.N地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
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数值a<b<c,据此回答问题。假如是等压线,则()
①甲为槽线,乙为脊线
②甲为脊线,乙为槽线
③甲处天气晴朗
④乙处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假如是等温线,甲区域为陆地,乙区域为海洋,则()
①此图为当地冬季等温线
②此图为当地夏季等温线
③此时地中海沿岸多雨
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假如是等高线,则()
①甲为河流走向
②乙为河流走向
③甲为山脊线,乙为山谷线
④甲为山谷线,乙为山脊线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 |
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完成问题。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A.300米 | B.400米 | C.500米 | D.600米 |
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完成问题。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E) |
C.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
D.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
h的值是()
A.23.5° | B.47° | C.66.5° | D.43°08′ |
判断图中n与y的关系()
A.y=13-n | B.y=26-n | C.y=36-n | D.y=48-n |
读图,完成问题。关于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 D.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
关于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 ![]() |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