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一),细胞呼吸与环境中O2浓度关系(如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b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c点将向 移动。由图一可知,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 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4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 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 mg。
(2)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_______;当O2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____;若图一中a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_________%。
(3)右图表示研究人员测定的该植物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连续48h温室内CO2浓度及CO2吸收速率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该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是 。
某水域为DDT所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DDT浓度为0.0005 ppm,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种群体内也均有不同浓度DDT,经检测,其含量分别如下表。
检测种群 |
A |
B |
C |
D |
E |
DDT浓度(ppm) |
0.005 |
2.0 |
0.5 |
25.5 |
0.04 |
试据表分析: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表中的_________,即_________。
(3)若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灭绝了,则首先受损害的生物是表中的_________,即_________。
(4)DDT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根据_________原理,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大的是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什么?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排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请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 |
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 |
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
甲 |
1:31000 |
1:8600 |
乙 |
1:14500 |
1:1700 |
丙 |
1:38000 |
1:3100 |
丁 |
1:40000 |
1:3000 |
(1)4种疾病中可以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__________。
(2)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远高于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 (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 (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见下边系谱图。现已查明D6不携带致病基因。
问:
①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_______染色体上。
②写出下列两个个体的基因型III 8_________,III 9__________。
③若III 8和III9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西瓜红瓤(R)对黄瓤(r)是显性,用22条染色体的红瓤西瓜为父本,黄瓤2条染色体的西瓜为母本,经秋水仙素处理母本,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秋水仙素能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它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______期。
(2)用秋水仙素处理过的西瓜植株所结西瓜瓤的颜色是________色,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条。所结西瓜籽胚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含有_____染色体。其根尖生长点细胞含有_______叶肉细胞含有________,花粉中的精子含有一条染色体。
(3)第二年培育出的西瓜为______瓤,所结西瓜无籽是的结果。
(4)运用_________技术就可以在第二年得到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三倍体西瓜苗。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人们发现,开始使用青霉素,杀菌的效果很好,但随着青霉素的继续使用,细菌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说明细菌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个事实证明:
(1)细菌种群中存在着________,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
(2)青霉素对细菌起了________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的。
(3)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