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为“文化走廊”(以五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同状结构,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2013年中国土耳其文化年”活动3月在北京和上海开幕,一年间来自土耳其的戏剧、电影、芭蕾、民间舞蹈、手工艺、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家们来华献艺。此外,文化年活动还赴深圳、张家界、成都、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集中展示土耳其民间舞蹈、手工艺、美术、音乐等内容。
(2)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举办土耳其文化年的理论依据。
(共19分)材料一:2008年4月24日起,经国务院批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6月1日至12月31日下调部分食品、药品、棉花等商品的进口关税。10月9日,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材料二: 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原因和目标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闭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中国建设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评价。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中国建设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材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我国,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夸,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技术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低破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近期西方舆论“捧杀”中国的势头甚嚣尘上,片面夸大中国的卖力和影响,额频抛出“中国责任论”——“能源消费责任…‘碳排放责任”……旨在促使中国按照西方意图进行政策调整,要求中国承担曼多的国际责任,从而通制中国的发展。对此,我国政府一直坚持中国是一十负责任国家的理念。但是,中国责任捷不是一种被强加、依附于别国的所谓责任。我们的责任明确而清晰:共担责任、责任均衡。
材料三安徽省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出台了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该纲要要求,到2015年我省将初步形成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自然碳汇等关键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体系,初步建立合芜蚌滁四太低碳技术基地,低碳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建设6个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其中,合肥市根据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启动“低碳产业新引擎”的意义。(4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如何坚持自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相统一的。(6分)
(3)试分析安徽省制定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辩证唯物论依据。(6分)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走进中央垒会”是当代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政治现象。十七届五中奎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要解决我国文化领域积累的深层矛盾。中共中央洞察世界经济发展太势,全面规剐文化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积极推进文化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与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建议,并提交十一届人太讨论,使之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此举充分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新理念。
材料二“文化皖军”铿锵前行,在改革中精心打造安徽文化的新名片。我省文化工作者紧紧抓住中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刻反映安徽崛起的时代重任;他们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坚持思想性与观赏性相统一,推出了以沈浩先进事迹为题材的系列作品,既弘扬主旋律,又深受群众喜爱}他们深入发掘徽文化的丰厚底蕴,以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现实题材为创作重点;他们大力推进文艺观念与体裁、风格与手段的不断更新,一档以“说当地人、道当地事、唱当地曲”为主的“江淮情”大型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安徽的“心连心”。
(1)结合材料一,说明此次文化体制改革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新理念。(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文化皖军”是如何打造安徽文化新名片的。(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情况
注:在进出口总额中,出口7051亿美元.增长35.2%
材料二
注:CPl即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PPl即生产者物价指数。
材料三 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t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度时采取l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结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8分)
(3)试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6分)
材料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抓住这个重点,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
材料二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某市在外打工的200万农民工中,有20万返回家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置、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市委书记说: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问题是个难题,但他们接受过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更是资源和财富。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主要矛盾哲理的?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理解该市市委书记的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