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
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
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
“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