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13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1)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2)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3分)
文中举了三个关于人工选择作用的例子,其作用是(2分) (  )

A.例子多更能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
B.举中外不同国家的例子,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C.举三种不同的花,从花姿花色的变化、品种的增加、新品种的出现三个方面全面说明了人工选择的显著成果。
D.用不同的时间所取得的成果来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

出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2分)
(1)                                                             
(2)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1~2题。

这是微笑的季节,,这是属于我们的季节,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都值得以微笑来迎接,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都值得双微笑来珍藏;。学会用微笑诠释生活,以心灵体味人生,便有了从容前行的潇洒步lǚ(),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释()②步lǚ(

2.

根据上下文内容续写句子,使语意连贯。

答:

窗外
李均
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 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小女孩看到王 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 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 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哦,是这样呀。” 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玩呢。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王老师鼓励道。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胡扯!” 王老师发怒了。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请简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
.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意?
答:
.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碘盐迎来意想不到的全国大抢购
易蕤孙凤福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漏之后,中国各地民众抢购碘片、碘盐,甚至酱油、腌菜、腐乳等跟盐有关的食品。抢购这些物品的强大理由有二:一是服用碘片能抵抗辐射;二是海水大面积污染后,以后的海盐不再安全,真是这样吗?
如果人体吸收了含有放射性的碘,即碘131 ,在甲状腺里积累,就有可能引发甲状腺癌,服用碘片,让甲状腺和其他器官事先“吃饱”碘,接触到的放射性碘就不能被吸收,很快被排出体外。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用于防辐射的碘化钾片,成人一次性摄入含碘化钾的碘片130毫克,儿童、婴儿依体重等因素而依次减半,且24小时内不可服用第二剂,但这样高剂量的碘摄入是会引发很多伤害的,只是比辐射带来的伤害小。
减轻辐射所需的碘剂量应该是24小时内一次性服用130毫克的碘化钾,加碘盐的碘含量,即使按碘的最大加入量30毫克/公斤来计算,达到130毫克的碘需要一次性吃3.3公斤的盐,也就是6斤6两,一个体重为120斤的成人,短时间内摄入60毫克食盐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靠吃碘盐来防核事射,根本不可能。
据2010年上半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原盐结构中海盐的占的比例已经不到一半,井矿盐最多占46.5%,海盐占42.79%,湖盐占11.16%,内陆地区所产的盐者是井矿盐、湖盐。如果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惩核泄漏,核辐射物质会通过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形成一个闭合的洋流环进行扩散,在洋流环中会先后与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赤道逆流接触,而日本暖流和太平洋暖流会在北回归线附近形成分支。对于国中和东南来地区影响比较大的,应该说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对核辐射污染的交换,不过太平泮洋流顺时针转动,洋流要转一圈到北美等地再转回来,才可能污染到中国海域,转了这么长时间,它被海水稀释以后可能根本没有了,所以也不必要担心海盐不再安全。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4月)
.本文围绕碘盐遭遇“全国大抢购”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篇由某一现象追溯原因的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结构是并列式结构。
C.如果受到了核辐射,服用碘片,放射性碘就会被排出体外。
D.因为我国食用盐以井矿盐、湖盐为主,海盐占的比例已不到一半,所以海水大面积污染后,即使不生产海盐,也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E.文末加点的两个“可能”,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FE复合酶”——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
①消炎抗菌.以后很可能不再用抗生素,而用酶这种全无毒副作用的生物素。
②鸡没有牙齿,却能将硬如米粒的食物磨得粉碎。是什么物质有如此大的功力?是酶。它包含在鸡肫内壁那层黄膜之中,为此,这层黄膜也成为珍贵的药材。
③酶的作用和种类很多,提取却极为复杂,因而贵比黄金。
④酶能够溶解细菌,称为“溶菌”,是本世纪的一个重大发现。而将酶应用于抗菌消毒领域,并证明它比抗生素能更好地担负起对付细菌感染的重任,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果。
⑤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生素未被发现之前,细菌感染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青霉素、链霉素类药物等相继问世后,人类平均寿命提高了几十年。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严峻问题:耐药菌出现了。这使得抗生素的剂量越用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据美国媒体报道,因耐药菌感染,仅延长住院时间和必须使用昂贵的新型抗生素两项,每年就要增加300亿美元的开支。不仅如此,抗生素引起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令人吃惊和震撼。据《健康报》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的有19.2万人,住院的有250万人。有人担忧,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遭遇一个瘟疫横行却无药可治的悲惨世界。
⑥奇迹就在此时出现,有人在葡萄球菌之中发现了“溶菌酶”。试验证明,它能有效溶解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世界医学界都极为棘手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随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展开了对它的研究。1987年,我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基因克隆方法从安全菌中获得了溶菌酶,以复旦(FUDAN)和酶(ENZYME)英文的第一个字母而命名“FE”(复旦酶)。FE酶及FE复合蛋白酶制剂被认定为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
⑦实践证明,FE及其复合酶制剂确是非常优良的抗菌荆。它的杀菌机理非常独特,不是简单地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屏障,而是通过直接裂解菌体细胞壁,彻底杀死细菌,因而不产生耐药性。作为本质为蛋白质,能随人体新陈代谢而排泄的纯生物制剂,它还具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它使得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两大难题迎刃而解。以FE技术相继开发出用于治疗烧伤、外科手术后期耐药菌感染的FE复合酶消毒剂,可广泛用于手术、器械、餐具等消毒的FE复合醇消毒剂(Ⅱ)、用于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的牙膏、口腔喷雾剂等口腔护理用品。其中FE复合酶消毒剂成为目前惟一获得卫生部批准的生物型消毒剂。
.什么是酶?根据选文的相关内容给“酶”下定义。

.第5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体说出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根据选文信息,说说“溶菌酶”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为什么说FE复合酶的开发是“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

昙花开的晚上

造化施惠万物,连最小的生命也不忽略。

当恬恬第一个发现昙花有蓓蕾时,只有米粒那般大小,嵌在宽厚的叶子边缘一处齿形的缺罅里;那片叶子,还是上次被猫猫追逐时踏断了仅存的一片,一直冷落在花坛一角,孤零零随风摇曳,不想居然也孕育了花苞。

今天黄昏,眼看那一根根护在外面的花萼先已舒展,蓓蕾昂然翘扬,巍颤颤欲放还敛,我小心地安置它在桌子中央,只等待生命展露它神秘与美妙的那一刻来到。

八点钟,白天的烦嚣都已成为过去,一切静下来了。独自与恬恬分坐桌畔。她推开了她的功课,我打开我的书卷--在这恬淡的气氛中,对着高雅的花,我没有看长篇累牍的论文,那太笨重了;也没有看谈情说爱的小说,那太庸俗了。

"姆妈,昙花开了,你来看呀!"恬恬一声惊喜的呼唤。忙抬眼,只见原先抿合得紧紧的尖端,已微微开启露出一圈洁白的花瓣,圈成钮扣那么大一个圆圈,宛如娇憨的婴儿,翘起她嫩多多、香馥馥的小嘴,那样柔润,又那么逗人爱,给人有亲一亲她的欲望。

"我可不可以吻吻她?"恬恬谛视着昙花,眼睛发亮。

"不可以。"我说,"人的俗气会玷薰了它。"

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一个一个俯下头去,把鼻尖贴近花瓣,深深地吸了它吐出来的幽香。

九点钟,轻轻的、怯怯的、几乎是肉眼看不见的,花蕾一直在不停地展开,仿佛一位睡眼惺忪的少女,那一排秀长郁密的睫毛不住闪动,突然,一阵颤抖,莹光闪闪,一束洁白纤细的花心,盈盈探首花外,象牙刻的没有那样精致光润,白玉雕的不及那样玲珑剔透,这小小的花心宛如花的触角,先向这世界试探:似乎满意了这清静安逸的气氛,这不冷不热的温度。于是,围在花心四周的花瓣,又娇怯地展开了些,像那嫣然的笑。

"黄昏了,是繁花合拢花瓣的时候了。"而在这清静的夜,昙花却正在吐蕊盛放,开在黑夜中的花,是要与月亮一比皎洁么!

十点一刻,时间之流默默地滚去,受它灌溉的生命悄悄酝酿着美和芬芳,那一片片相叠相扣、密切偎依的花瓣,犹如蝴蝶展翅,看似怯生生娇柔无力,轻俏俏半启犹阖,盈盈绽放时,真是冰肌雪肤,粉妆玉塑,光华四射,一时连灯光也暗淡无色。玉瓣展处,中央赫然涌出一簇黄灿灿的花蕊,每茎像一个金黄色的音符,整齐的排成一行一列,奏着欣悦的生之乐章。

恬恬坚持着要守着花开完,但小小身心终抵敌不住一天的疲困,我轻轻撼着她的肩敦促她说:"昙花现在刚盛开,你已看到最美的一刻,不必再等它萎谢。"起居室内只剩下我一个人,一灯如水,独对孤芳。窗外,细雨洒落芭蕉,风卷起榕叶,似乎秋意更浓。

十一点半,夜阑人静。玉翅般的昙花瓣现在已完全展开,凝视中,恍惚心灵与外境之间,渐渐起了阵朦胧的轻雾,身外的世界逐渐离我淡去远去,花我共处,浑不知是我投身花中,抑是花融渗入我心内--光影若然一闪,雾渐散去,灯光掩映下,花儿却更焕发、更璀璨了。

我若有所悟,依稀记起不知从何掇拾来的断句:一片花影,将引起你眼泪不能表达的深思。

十二点,昙花仍然盛开着,夜更深静,也更凉沁。倦意爬上我的眼帘,挥拂不去。只得掩卷起立,闭上窗子,熄了灯亮,默默地向花儿道了"晚安",悄然退出室外。走到门口,不由得又留恋地盼顾了最后一眼,只见幽暗中依然闪耀着一团白皑皑的花影。噢,是了,它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减损它的美丽芬芳。

当我认识昙花以前,只知昙花总是用来形容生命的短促和事物的容易幻灭。如今我认识了它--从吐蕾、含苞以至盛开,却并不感到它生命的匆遽。所有的生命不问存在的时间短长,而在它有无显示;没有显示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一片空白,而昙花在它短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纯净的美和生命无比的璀璨。这美和璀璨,留给人的印象,岂不是永久的么!

1.

根据全文概括昙花的特点。

2.

文章写了昙花盛开的美丽情景,可为什么第二段还要写昙花孕育花苞时的历程?

3.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加以赏析。

4.

最后一段说"没有显示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一片空白,而昙花在它短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纯净的美和生命无比的璀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何作

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