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2•5)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2•8)
(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3.4)根据上面三段选文的文意,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三段选文是围绕着 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子夏认为在父母生前关键要解决 的问题;而在父母死后,丧葬仪式要 。结合②③选段,谈谈你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礼”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教育观?(3分)
答:
(2)请你针对“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00字左右)(6分)
答: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第二段文字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
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
文学名著阅读(10分)下面有关《欧也妮·葛朗台》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葛朗台通过贿赂政府的手段,低价买到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修道院和分租田。他利用当市长的机会,修了好几条公路直达自己的产业之地。在房地产登记时,又利用职权占了不少便宜。总之,他利用大革命发了一笔大财。 |
B.德·格拉桑太太有个二十三岁的儿子,她指望爱子将来能取上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德·格拉桑先生是个现役军人,他大力支持妻子的算盘,经常暗中给葛朗台帮忙,关键时刻总会像飞将军一样从天而降。 |
C.凡遇到生活和商业上的难题,葛朗台惯于搬出四局口诀“我不知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等着瞧吧”。他从来不说“是”或者“不是”,也从来不落下白纸黑字,还经常拿妻子当作最合适的挡箭牌。 |
D.巴黎派人告知查理父亲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查理得知后痛不欲生,而葛朗台却嘲笑道:“这年轻人真没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当欧也妮央求他救济查理时,葛朗台就威胁说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根本不把女儿和侄儿的痛苦放在心上。 |
E.查理被伯父打发到印度之后发了财。他贩卖人口、放高利贷、偷税走私。只要能发财,他心狠手辣会什么都干。他和各种肤色的女子鬼混,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查理为了高攀,竟和奇丑而嫁不出去的侯爵小姐订了终身。请简述“葛朗台之死”的主要情节。(100字左右,5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用原文的词句填空。
孟子认为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限填1字),否则,就会“□”(限填1字)。他还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