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品味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声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晴、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
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是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 联系上下文,解词。
(1)敛翅:
(2)窥视:
2. 按划分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回答问题。
(1)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3)“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亮的心
夜深了,月亮透过窗帘,看见一个小女孩睡在床上,身旁有只装满了水果、糕点的书包。
“明天孩子们去春游,得让天气好起来。”月亮自言自语地说。
月亮又来到一扇亮着灯的窗前,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珍珍,早点睡吧,不要累着了,明天还得去春游呢。”妈妈说。
“妈妈,明天不去行吗?”
“你哪儿都没有去过,明天还是和大伙儿一块去玩吧!”
“不,医生说您明天还得躺一天。”
小女孩边说边给妈妈垫好枕头。
月亮悄悄离开窗户,想了一下,轻轻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原野上愉快地走着。
1.给短文标上小节号,短文共有( )节。
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夜深了,月亮透过窗帘,看见一个小女孩睡在床上。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
3.用“”画出文章中月亮说的话。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让天气好起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猴让座
星期一早上,小猴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小猴乘上一辆公交车。车厢里乘客不少:有强壮的小牛,有聪明的小兔,有长鼻子大象……小猴在靠窗边的一个空座位上坐了下来。车开了,小猴舒舒服服地边哼着小曲,边欣赏着窗外的景色。
当车开到第三站停靠后,山羊公公上了车。山羊公公年老体弱,车子一开,站也站不稳。小猴见了,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山羊公公。车厢里的乘客都竖起大拇指,夸奖小猴是个好孩子。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汽车一( )乘客一( )座位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同。
瘦弱——( )批评——( )
3.用“_______”面出捕写小猴坐在座位上很舒服的句子。
4.发挥想象,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小猴欣赏着窗外的景色,他看到了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还看到了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乘客,我会对小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这么一个女孩
有这么一个女孩,她叫什么名字?没人说得上,只听到别人都喊她“不要了”。
她用铅笔画图画,一支铅笔还剩一大截,她就嫌笔太短,说:“不要了!”练习写字的本子,她写了还不到一半,就说:“不要了!”她有一个布娃娃,脸上有些脏,完全可以洗干净,可是她说:“不要了!”她吃点心,只咬了两口,就说:“不要了!”
有一天,她睡觉时,感觉好像进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给她出了十道加法题,她竟做错了五道。做错了,改嘛!可是,老师说不要了,把她赶出了幼儿园。
她急急忙忙朝家里走,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手摔坏了。她赶快去医院,医生一检查,原来骨头折了,得赶快治。可是,医生说不要了,就不肯给她治。
她非常着急,哭着赶回家找妈妈,突然,路上碰到一只大花狗,“汪汪汪”地向她扑来,她又害怕又着急,大声喊叫:“妈妈开门!妈妈开门!”可是,妈妈开门一看,见一只花狗咬着她不放,就说:“不要了!”砰的一声,门被关上了。
她急坏了,一急,醒过来了,原来只是一场梦,她连连说:“不要‘不要了’!”
后来,这个女孩终于改正了缺点,不再说“不要了”。可不是嘛,你瞧!铅笔用短了,她用铅笔帽套上还继续用。写作业时,她一页一页地写,一直写到练习簿的最后一页。她对玩具也很爱惜,玩具脏了,就用肥皂洗干净。妈妈给她点心吃,吃不完的,她留着下顿再吃……
她改正了缺点,请大家不要再叫她“不要了”。
1.文章共有( )自然段。第( ) 自然段写女孩爱说“不要了”,第( ) 自然段写女孩不再说“不要了”。
2.用“______”画出表示这个女孩改正缺点以后怎么做的句子,读一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鸡妈妈的新房子
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鹅大哥说:“房子造得不错,如果墙上开个窗就更好了。”鸡妈妈听了,很不高兴。
夏天到了,鸡妈妈的房子里又闷又热。鸡娃娃都生病了,鸡妈妈这才想到鹅大哥的建议,她赶紧在墙上开了个窗。清新的空气进来了,屋里凉快多了,鸡娃娃的病也慢慢好了。鸡妈妈很高兴,她想: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狐狸对鸡妈妈说:“你家的窗子再开大一点儿就更好了。”
鸡妈妈听了狐狸的话,就把窗子开得大大的。
一天,鸡妈妈从外面回到家,发现少了一只鸡娃娃,她到处找也没有找到。忽然,她在窗台上发现了狐狸的脚印。鸡妈妈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上了狐狸的当。
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好,轻信他人的话也容易上当。
1.用“______”画出鹅大哥的建议。
2.用“”画出狐狸对鸡妈妈说的话。
3.填空。
(1)听了鹅大哥的建议,鸡妈妈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狐狸的话,鸡妈妈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捉迷藏
一眨眼工夫,太阳不知溜到哪里去了。这可急坏了风妈妈,别的倒没有什么,就怕这淘气鬼贪玩迷路,发生意外。于是,风妈妈便直着嗓门一遍遍大声地喊:“太阳,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同时,又连忙吩咐雨赶紧四处寻找。风妈妈拼命喊了老半天,把喉咙都喊干了;雨也不知跑了多少路,跑得腿都提不起来了,可是,太阳还是无影无踪。风和雨又疲倦又失望,没精打采地停下来休息。
其实,太阳躲在边上没有走远,风妈妈和雨兄弟的一言一行,他都了如指掌。他之所以这样做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觉得一时无聊(liáo),想同风妈妈他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取取乐而已。因此,风妈妈的呼唤和雨兄弟的脚步一停,太阳便嘻嘻哈哈地一跃而出,得意洋洋地高叫:“你们上当了!我在这里!”风妈妈被他弄得啼笑皆(jiē)非。
1.短文写( )和( )、( )玩捉迷藏。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
(2)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 )
(3)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
(4)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
3.你喜欢这淘气鬼太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