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节选)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妙 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温和 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 安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 悲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拘束 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矜持:
转瞬即逝: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画上“ ”。((2)5分)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
(4)回答问题。((3)5分)
①选文第1自然段按照顺序写了这幅画的 ,然后写了近距离的肖像画,依次从 、 、 、 和 来写。
②选段第2自然段重点介绍了蒙娜丽莎的 。
读书如吃饭(节选)(10分)
雷抒雁
可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上、厕上、床上,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
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抚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不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据说,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郁闷的日子,在你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茅塞顿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掌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窃读记(节选)(10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贪心——( )喜爱——( )
(2)根据选文填空。(4分)
“我”害怕的是_______________,“我”喜欢去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最令“我”开心的、高兴的是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对作者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快乐阅读快乐生活(11分)
读书,兴趣很重要。我真正发自内心的读书兴趣,应该追溯到19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整个社会,读书学习的风气,特别浓厚。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读书学习的时代。
读书,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可是现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读书有什么用?”“现在都忙挣钱了,谁还有时间看书?”有人这么说。我感到,读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情。我想说的是,读书人,自古就有兼济天下的胸怀。把自己的读书体会、读书感悟,拿出来与其他人交流分享,营造读书氛围,倡导全民阅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古人云:“良田不耕长荒草,人不读书子孙愚。”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的话不能全信,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感情和决心啊!中华民族勤劳而富有创造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五千年的文化。耕读传家一直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生活理念,崇尚读书、倡导读书也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所积极实践的。无论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个人的体会,我都觉得应该读书,读好书,做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文化人。
柳斌杰先生说:“我很早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过去一年至少看200本书。现在大概也是。”我觉得现在,尽管人们比较忙,但是只要你想读书,就一定能够挤出时间来。读书要趁早,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一定要早点读书,能多读尽量多读。实在不能多读,也不要太勉强。我的态度是,快乐读书,快乐生活。不读则已,要读就要认真地读,快乐地读。读书不要把人搞得痛苦不堪,难以忍受,要是那样不如不读。
忙里偷闲,多读,勤读,快乐地读,读经典,读传记,读课本,读报刊,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便有了变化,有了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很好、很快乐、很自豪的。读书不必讲究新旧,只要是好书,都可以拿来看;也不必讲究形式,只要读着舒服、读着惬意、读着高兴,怎么读都可以。让我们快乐阅读,快乐生活,尽情享受读书和生活的无限美好。
(1)“溯”字我们不认识,应该使用查字法,先查,再查。在字典里“溯”有以下解释:①逆着水流的方向走;②往上推求或回想。在“追溯”中应该选择第种解释。(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①胸襟——②崇尚——
(3)请你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2分)
(4)读了短文,你觉得作者倡导我们要怎样读书?(3分)
(12分)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给我们指出光明的方向。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2分)
( )的宝库 ( )的小说 ( )的诗歌 ( )的童话
(2)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4分)
(3)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一个什么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的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短文中画“”的句子,试着写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窃读记》的作者是_________,这篇课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急匆匆赶到书店,__________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________”的________感受与________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__________和对知识的___________。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的“小苗”是指_________;“大树”是指___________,他认为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还要_________的_______。
(3)《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长生果”》一文的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作文,构思要_____________,落笔要______ __,要写出自己的______________,要借鉴、模仿和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