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文后题目。(8分)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珠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怎样一幅图景?(4分)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
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从手法的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
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
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小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雨叹
(唐)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前四句运用了和手法描写决明的形象。
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哪些深切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