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这么一天
加西亚·马尔克斯①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堂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膏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他上着一件无领条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他腰板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轻易不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坐下来磨假牙。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8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他11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说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
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不慌不忙、心平气和地停下蹬踏板的脚,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房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镇长出现在门口。
他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5天未刮了,看上去又肿又疼。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他用手指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请坐吧。”
“早晨好!”镇长说。
“早晨好。”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橱。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堂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察看过损坏的臼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
“好吧。”他说,露出一丝苦笑。牙科医生没有说话。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子上的镇长。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臼齿。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阵透心凉,但是他没有叹气。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他没有怨恨,更准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中尉,你在这儿杀了20个人了。”
镇长感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咯吱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直到确知牙齿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拔下来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5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他说。
镇长擦了擦眼。他的痛苦减轻了。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
“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
“给我记上账吧。”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
“都一样!”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①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独》。其作品以描写混战动荡环境下的平民生活见长。牙医在专心致志地磨假牙时,他儿子反常的叫声把他惊醒。从全文看,他儿子的叫声为什么“反常”?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联系文章相关内容,概括堂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的形象特点。(6分)
本文笔调看似轻松舒缓,细读却透露出紧张的气氛,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文章营造了哪些紧张的气氛?(5分)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秩序不断被打破、新的心理秩序不断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的内心会焦灼痛苦, 特 别是文化人。鲁迅小说《风波》有个细节,某人进城被剪了辫子,回去后家里陷入大的 恐 慌:没有辫子怎么活啊?我非常钦佩鲁迅捕捉历史细节的能力,辛亥革命最形象化的“ 影 响”都在这个辫子上了。
⑤陕西文坛尽管是“群雄逐鹿”,但近些年很少有人拿出像《白鹿原》这样厚重斑斓 、 在海内外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巨作。陈忠实深有感触地说:“作家有一桶水,才能给读者提供 一碗水。要当一个好作家,就得走进生活,这是写作的法典。一些新锐作家把写作当成 游 戏,一年出几本书,而且很畅销,这是快餐书,吃过即忘。而真正作家的书应该经得起 人 们细嚼慢咽,经得起长时间的感受回味。”
⑥回忆起自己 12 年前写《白鹿原》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我躲在乡下一间小屋 中 整整四年,没有干扰,没有城里的是是非非,当地农民都很淳朴,从不问你在写什么, 这 就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写作环境了。”陈忠实笑说:“当了作家反而彻底回到了农村,很多 人 都以为我失踪了,后来打听到我在写长篇,就议论猜测在写什么。我捂得严严地不说。 在 我的感觉里,写作就好比蒸馍,馍不熟时不能揭锅。”
⑦这让我想起了时下的许多艺人,作品还没有完成甚至根本没有动笔,就大张旗鼓 地 造势宣传。读者和观众翘首以待了许久,看见的往往是一个夹生的馒头。
⑧据说写《白鹿原》时,为晚上能休息好,陈先生想出的法子——沽二两酒。有一 口 没一口地喝,渐渐有了酒瘾。两年前,他来武汉的那次聚餐中,与十来人,交杯碰盏。 末
了,还能泼墨弄诗,此海量,非比一般。可惜没见他喊一段铿锵秦腔,那该是怎样的一 种 雄浑、高亢!
⑨毕竟有十多年没长篇问世了,读者不免要关心这件事。陈先生说不是他不再热爱 写
作:“写作就是世界上最令人愉悦和有幸福感的事情!就像肚子里有蛋的母鸡,你就算把它 放到草窠里它也能下蛋;当然,如果这母鸡肚子里根本就没蛋,你把它放在皇帝的牙床 上
也没有用。”“我会用心去写,写到我变成植物人,如果是那样,只要有思维,我还会写。”
⑩面对这样的作家,等待一辈子,你难道会不愿意 ?
(节选自《优秀人物散文》,有删改)作者在文中第③段举了陶渊明的例子的用意何在 ? 请简要回答。(4 分)
请解释第⑤段中“作家有一桶水,才能给读者提供一碗水”这句话的含义。(4 分)
文中第⑦段写“时下的许多艺人”的表现,有何作用 ? 请简要分析。(4 分)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陈忠实的写作,你是否愿意等待一辈子?请 简述理由。(6 分)
[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 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 吃 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 常 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 已
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
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 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
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 手
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 也
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
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 地
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 折
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 现
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 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 权
利!
[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 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 把 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 阿
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 断
绝来往!
新二郎可是…
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 也 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 不 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
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哀求地)贤一郎! 阿胤哥哥!
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4 分)
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中“色厉内荏地”的作用。(4 分)
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情进行探究。(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伏羲文化略论贾书君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文化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八卦,开启了中 华
民族的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礼记•礼运
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 龙 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 维 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还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 民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另一方面是表现在民族因缘的凝聚上。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 无 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 主 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 不殖也”,而各个部族间相互通婚混血,则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太昊伏羲氏还赋予我 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转•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 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 , 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因此,我们可以说,太昊伏羲是 人 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身 体
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 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 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 地 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 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 团结、祖国统一。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 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 需 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0 年 1 月 1 日,有改动)本文认为“伏羲”是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项是
A.伏羲八卦中蕴含了“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 |
B.伏羲“正姓氏,制嫁娶”,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 |
C.太昊伏羲氏糅合许多不同的图腾,赋予我![]() |
D.《伏羲考》中龙图腾的形成论证——中国人有了“龙的传人”的共同名字。 |
下列关于“伏羲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羲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奠定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 |
B.伏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 |
C.伏羲文化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 |
D.伏羲文化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源流发展过程,是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有记载的典籍来看,中国历代学者对于伏羲文化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 推溯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
B.据历代典籍记载,伏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 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等。 |
C.伏羲与伏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初创时期,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 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D.目前 , 我国的学术界加大对伏羲文化的研究力度,在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弘扬民族文 化方面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阅读节选自课文的文段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用墨不多却作用很大,简要分析文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这篇小说收入《彷徨》时作了修改。下面的句子未经修改,对照课文画“”线的句子,扼要说明修改后的好处。(3分)
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答:“‘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在这里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
次的阿毛的往事。对她这种反复的、近乎机械的讲述,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对柳妈讲的阴司的故事,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这是柳妈为了让祥林嫂死后不再受阴司的折磨而为她想的一个好主意,其出发点是好的;有人认为柳妈和鲁四老爷是一样的封建礼教和神权的维护者,她的这个可怕的故事一直缠绕着祥林嫂,直到她临死前还向“我”询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
剃刀侠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杀人啦!”
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小说暗示了蓝翎爷被剃刀侠所杀,请分条说明。
小说中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例并分析。
结合小说分析瘦老头儿这个人物的特点。
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