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日:“套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厦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奏请开矿,与大玷【2】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瑞先至,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瑞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会此来度也,故不服素而服绯。’挡意少解,复诃日:‘令刺称眷何也?’先生日:‘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踏大笺,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岿日:‘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日:‘套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套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岿走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先生日:‘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会先入虎穴也。’挡日:‘会言是,我即回京,以套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己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调芫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眨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谈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注释:【l】通籍:僦官。【2】鸡:太监。【3】剌:名帖。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先生谑者咎:责备
B.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摘:揭发
C.守训逗留瓜洲,而硝先至赚:盈利
D.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担忧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放浪山水,且暇日闭户读书我为公多备劲卒,护公行
B.勒地方官行属吏礼樵苏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以观望瓜洲公言,我即回京
D.将下石先生,先生对之刻《悔庵》以志己过,逢人仍肆口诙谐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趟”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
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
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
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
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①,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之子奇谋,以马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注】  ①警跸: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王敖弗敢宫内:通“纳”
B.厉王母亦系:囚禁
C.厉王失母,常附吕后蚤:通“早”
D.厉王有材力,力能鼎扛: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为筑外宫舍之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B.厉王母家在焉令从者魏敬刭
C.立子长淮南王臣谨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D.上亲故,常宽赦之厉王此归国益骄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外造房子给她住。
B.贯高谋反之事,牵连到了赵王,赵王被囚禁,厉王之母也一起被抓起来了,她虽然有孕在身也没有得到高祖的赦免。
C.厉王在其母死后依附吕后,因而免于祸患,但他内心却始终怨恨辟阳侯,怪他当初没有尽全力救自己的母亲。
D.孝文帝和厉王关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厉王到辟阳侯府上把辟阳侯杀了,而孝文帝也没有怪罪他。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
B.食不肉重:重叠
C.虽与善详:通“佯”,假装
D.是朕之不德也章:显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缘饰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
C.力行近仁吾尝疑
D.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

A.天子以为谦让 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 D.遭遇右武

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里没什么余财。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的指责。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
注:①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②徼:抄袭。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孔子很强调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量大能容的德行是否有冲突呢?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上篇)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
以下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天下非弱也小:变小
B.与陈涉度长大絜:衡量
C.今秦南面而天下王:称王
D.夫兼并者诈力高:高度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是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④兵革不休,土民罢弊
⑤不信功臣,不亲士民
⑥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体现秦统一天下顺乎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王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变,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分)
(2)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以上 《论语•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荀子•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

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