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 |
B.食不重肉重:重叠 |
C.虽详与善详:通“佯”,假装 |
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显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缘饰以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B.故人所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C.力行近乎仁吾尝疑乎是 |
D.因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
A.天子以为谦让 | B.淮南、衡山谋反 |
C.终无以报德塞责 | D.遭遇右武 |
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里没什么余财。 |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的指责。 |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用,咸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忧去职。君理因自请往荆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 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① 者三,并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①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叫“夺情”。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尚会稽长公主尚:迎娶 |
B.军国之用,咸资东境咸:都 |
C.以父忧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
D.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除:免除 |
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
B.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
C.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
D.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君理是吴兴人,他的祖父沈僧畟和父亲沈巡都担任过梁朝的官职,沈君理在荆州失陷后,在萧詧的官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
B.沈君理风度翩翩,仪表优美,学识广博,见识卓越,关心百姓。在任吴郡太守时,较有政绩。 |
C.沈君理和他祖父都先后被分别任命为陈朝和梁朝的左民尚书,而且沈君理被朝廷任命了两次。 |
D.沈君理在陈朝深得皇室宠幸信任,被选为驸马,先后被任命多次,被封为侯爵,他的女儿也成为皇太子妃。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2)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忠,字思贤。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转太子羽军校尉。
世宗即位,迁长水校尉。寻除左右侍郎将。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末知所之。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果如所量。赐帛五百匹。又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阿衡王室,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以平元禧功,封魏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以忠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忠既居门下,又总禁卫,遂秉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既擅权,欲以惠泽自固,乃悉归所减之禄,职人进位一级。旧制:天下之民绢布一匹之外,各输绵麻八两。忠悉以免之。
世宗崩后,高太后将害灵太后。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忠。忠请计于崔光,光计万全,忠等从之,具以此意启灵太后,太后意乃安。故太后深德腾等四人,并有宠授。忠以毁之者多,惧不免祸,愿还京师,欲自营救。灵太后不许。二年四月,除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将军如故。
神龟元年三月,复仪同三司,疾病末拜。
(选自《魏书•于忠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变起仓卒 卒:通“猝”,仓猝。 |
B.父忧去职忧:忧伤 |
C.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谢:谢罪 |
D.故太后深德腾等四人德:感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以微谴得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B.元禧之谋乱也之二虫又何知? |
C.为北海王详所忿若属皆且为所虏 |
D.乃悉归所减之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
B.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
C.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
D.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忠年轻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之职。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刑政颇为严峻,于忠为人朴直少言,所以始终没有犯什么过失。 |
B.北海王元详是皇帝的叔父权势很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元详的心意给他营造各种东西。于忠当着元详的面问王遇,为什么要阿谀附势,损公而惠私。 |
C.于忠把持朝政,权倾一时,想要用小恩小惠笼络百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将所有官员都进位一级,并免除天下百姓的所有赋税。 |
D.于忠因为诽谤他的人很多,害怕有灾祸,想要回到京师设法自救,灵太后没有允许。神龟元年,朝廷再次授予他仪同三司之职,他因为患病没有就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
(2)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邗国公,邑五千户。
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以邗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又言:“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然其言。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司空,外示优崇,实夺其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曰: “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
大业初,授太子太傅。及元德太子薨,检校郑州刺史事。岁余,授怀州刺史。寻拜京兆尹。帝亲征吐谷浑,诏雄总管浇河道诸军。及还,改封观王。上表固辞,优诏不许。
辽东之役,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次泸河镇,遘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行,请谥曰懿。帝曰:“王道高雅俗,德冠 生人。”乃赐谥曰德。赠司徒、襄国武安渤海等十郡太守。
(《隋书•观德王杨雄传》)
[注]大业:隋炀帝年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绍,仕周仕:做官 |
B.仍领相府虞候领:领导 |
C.高祖深然其言然:认为对 |
D.王道高雅俗,德冠 生人冠:超过、超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功授柱国、雍州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为太子司旅下大夫窃为大王不取也 |
C.此乃爱憎之理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D.实夺其权也其皆出于此乎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B.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C.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D.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周武帝时,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杨雄迎战打败了他,因此升任上仪同,封为武阳县公,食邑千户。 |
B.高祖接受北周禅位,杨雄任左卫将军。不久升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而封为广平王,另封一子为邗公,杨雄请求封他的弟弟杨士贵任邗公,朝廷同意。 |
C.高祖说安德王这个名号,与杨雄的声望不符合,于是改封他为清漳王。皇上亲征吐谷浑,下诏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到回京时,改封他为观王。 |
D.辽东之战,杨雄担任检校左翊卫大将军,部队在泸河镇驻扎,杨雄发病去世,当时七十一岁。炀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赐给他“德”的谥号。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
(2)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父肇,仕后唐,历军校,至检校司徒。从讨王都定州,肇力战死之。晋末,随兄处畴至京师,遇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显德中,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继勋初不为礼。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处耘白继勋曰:“此津往来者惧有奸焉,不可不察也。”居数月,果得契丹谍者,索之,有与西川、江南蜡书,即遣处耘部送阙下。
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遽白太宗,议定,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而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贼平,以处耘知扬州。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民皆悦服。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赐甲第一区。
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师讨之,以处耘为都监。入辞,帝亲授方略,令会兵汉上。处耘至襄州,遂令军中曰:“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者斩。”师次荆门,高继冲遣其叔保寅及军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师,且来觇也。处耘待之有加,谕令翌日先还。延嗣大喜,令报继冲以无虞。是夕,处耘密遣轻骑数千倍道前进。继冲但俟保寅、延嗣之还,遽闻大军奄至,即惶怖出迎,荆人束手听命。
初,师至襄州,衢肆鬻饼者率减少,倍取军人之直。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至白湖,处耘望见军人入民舍,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钊圉人也,乃鞭其背,延钊怒斩之。由是大不协,更相论奏。朝议以延钊宿将贳其过,谪处耘为淄州刺史。在州数年,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处耘有度量,善谈当世之务,居常以功名为己任。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不顾群议,遂至于贬。后太祖颇追念之。
(选自《宋史••李处耘传》)
注:圉人:古代官名,指掌管养马放牧等事的官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遽白太宗遽:立刻、马上 |
B.师次荆门次:次序 |
C.且来觇也觇:侦察 |
D.朝议以延钊宿将贳其过贳:宽纵、赦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俄而诸军大噪蟹六跪而二螯 |
B.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者斩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C.继冲但俟保寅、延嗣之还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乃鞭其背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
B.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
C.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
D.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处耘是潞州上党人。他的父亲李肇在后唐任职,官至检校司徒。跟从后唐皇帝到定州讨伐王都,李肇拼力作战而死。 |
B.处耘对太祖说黄河渡口来往的人中恐怕有奸细,不可不察。几个月后,果然捉到契丹间谍,搜索出写给西川、江南的蜡书,太祖就派处耘把间谍押送到朝廷。 |
C.李处耘掌管扬州时,扬州境内凋敝,他勤于安抚,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建隆三年,诏令他回到京城,老百姓遮阻道路哭泣,几天不能出发。 |
D.处耘为人处事有度量,自认受太祖恩遇,心里想着报答,所以处理事情专断,不顾忌别人的意见,于是受到贬官的待遇,后来太祖常常悼念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
(2)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恩,字灵秀,琅邪人,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唐杜子恭。而子恭有秘术,子恭死,泰传其术。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会稽内史谢輶发其谋,道子诛之。恩逃于海。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故就海中资给。恩聚合亡命得百余人,志欲复仇。
及元显纵暴吴会,百姓不安,恩因 其骚动,自海攻上虞,杀县令,因袭会稽,害内史王凝之,有众数万。于是下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畿内诸县处处蜂起,朝廷震惧,时吴会承平日久,人不习战,又无器械,故所在多被破亡。诸贼烧仓廪,焚邑屋,刊木堙井,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稽。
初,恩闻八郡响应,告其属曰:“天下无复事矣,当与诸君朝服而至建康。”既闻牢之临江,复曰:“我割浙江,不失作勾践也。”寻知牢之已济江,乃曰:“孤不羞走矣。”乃虏男女二十余万口,一时逃入海。惧官军之蹑,乃缘道多弃宝物子女。时东土殷实,莫不粲丽盈目,牢之等遽于收敛,故恩复得逃海。朝廷以谢琰为会稽,率徐州文武戍海浦。
隆安四年,恩复入余姚,少日,复寇刑浦,害谢琰。朝廷大震,于是复遣牢之东屯会稽。明年,恩复入浃口。牢之进击,恩复还于海。牢之率众西击,未达,而恩已至,刘裕乃总兵缘海距之。及战,恩众大败,狼狈赴船。恩至新州,不敢进而退,北寇广陵,陷之,乃浮海而北。刘裕与刘敬宣并军蹑之于郁洲,累战,恩复大败,由是渐衰弱,复沿海还南。裕亦循海要截,复大破恩于扈渎。
及桓玄用事,恩复寇临海,临海太守辛景讨破之。恩穷,乃赴海自沉。自恩初入海,所虏男女之口,其后战死及自溺并流离被传卖者,至恩死时裁数千人存。
(选自《晋书•孙恩传》)
[注]琅邪:今山东临沂北。輶(yóu)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内史谢輶发其谋发:揭发 |
B.故就海中资给就:到 |
C.于是下会稽下:攻下 |
D.裕亦循海要截要:要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恩因 其骚动因 击沛公于坐 |
B.恩复还于海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C.故所在多被破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D.朝廷以谢琰为会稽为君翻作《琵琶行》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
B.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
C.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
D.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恩,字灵秀,是山东临沂人,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孙恩的叔父孙泰奉钱唐的杜子恭为老师,杜子恭死后,孙恩继承了他的秘术。 |
B.孙恩自号征东将军,给他的同党起名“长生人”。 当时吴会之地长久太平无事,人们不熟习打仗,各地义军烧粮仓,砍伐树木,填塞水井,陆续聚到会稽。 |
C.孙恩得知八郡响应他,告诉他的徒众说,要一起穿上朝服到建康去。等到听说刘牢之率领的官兵到了长江,又说:“我割据浙江,仍然可以做勾践。” |
D.等桓玄执掌朝政时,临海太守辛景击败孙恩。孙恩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自杀。自孙恩第一次入海,所虏获的男女人口,到孙恩死的时候只剩下几千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牢之已济江,乃曰:“孤不羞走矣。”
(2)时东土殷实,莫不粲丽盈目,牢之等遽于收敛,故恩复得逃海。
(3)恩至新州,不敢进而退,北寇广陵,陷之,乃浮海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