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邗国公,邑五千户。
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以邗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又言:“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乃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然其言。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司空,外示优崇,实夺其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曰: “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
大业初,授太子太傅。及元德太子薨,检校郑州刺史事。岁余,授怀州刺史。寻拜京兆尹。帝亲征吐谷浑,诏雄总管浇河道诸军。及还,改封观王。上表固辞,优诏不许。
辽东之役,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次泸河镇,遘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行,请谥曰懿。帝曰:“王道高雅俗,德冠 生人。”乃赐谥曰德。赠司徒、襄国武安渤海等十郡太守。
(《隋书•观德王杨雄传》)
[注]大业:隋炀帝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绍,仕周仕:做官 |
B.仍领相府虞候领:领导 |
C.高祖深然其言然:认为对 |
D.王道高雅俗,德冠 生人冠:超过、超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功授柱国、雍州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为太子司旅下大夫窃为大王不取也 |
C.此乃爱憎之理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D.实夺其权也其皆出于此乎 |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B.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C.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D.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周武帝时,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杨雄迎战打败了他,因此升任上仪同,封为武阳县公,食邑千户。 |
B.高祖接受北周禅位,杨雄任左卫将军。不久升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而封为广平王,另封一子为邗公,杨雄请求封他的弟弟杨士贵任邗公,朝廷同意。 |
C.高祖说安德王这个名号,与杨雄的声望不符合,于是改封他为清漳王。皇上亲征吐谷浑,下诏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到回京时,改封他为观王。 |
D.辽东之战,杨雄担任检校左翊卫大将军,部队在泸河镇驻扎,杨雄发病去世,当时七十一岁。炀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赐给他“德”的谥号。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
(2)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于诸侯质:(到别国)作抵押 |
B.自奉而西游秦游:游玩 |
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行:做,此处为“使用” |
D.延诸侯游士宾客延:邀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贫,客于此当其欣于所遇 |
B.请以千金为子西游洎牧以谗诛 |
C.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信而见疑 |
D.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此亡秦之续耳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①车乘进用不饶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②③⑤ | B.①③④ | C.①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邯郸一见到处境窘困的子楚就找准了投机的目标,他主动去拜见子楚,为他出谋划策。 |
B.吕不韦虽然贫困,但他竭力为子楚谋划,使他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并最终成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 |
C.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庄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观上也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 |
D.吕不韦曾效法魏楚赵齐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并主持门客著书立说,悬赏千金求增删一字,以此完善《吕氏春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
(3)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承:接受 |
B.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举:推荐、选用 |
C.老子曰:“其进锐者退速。”信然信:果真、的确 |
D.若少假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定 |
B.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
C.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移:移动 |
D.不逆情以干誉逆:违背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为而可 | B.所以求此名也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所以纵之乎 |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其圣人之法乎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对君子要讲信义,而对小人要施加刑罚 |
B.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施加刑罚而将犯人打入死地,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这又让小人特别嚣张 |
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假如)料到犯人必会回来才将他们放走,这是上面(皇帝)窥察揣摩下面(囚犯)的想法 |
D.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
哪里有所说的(皇帝)施加恩德与(囚犯)懂得了信义这种情形呢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要看其是否能够为了“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 |
B.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贤德君主之名,并不值得称赞。 |
C.作者认为囚犯在明知必死时做出回去领死的抉择,才可以说施恩教化取得成功。 |
D.作者认为圣君明主治世应以人情为本,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追求作秀求名。 |
用“/”给下面画横线文言文断句。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 射 之 士 使 人 说 王 曰 臣 问 谒 者 谒 者 曰 可 食 臣 故 食 之 是 臣 无 罪 而 罪 在 谒 者 也 且 客 献 不 死 之 药 臣 食 之 而 王 杀 臣 是 死 药 也 王 杀 无 罪 之 臣 而 明 人 之 欺 王 王 乃 不 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注】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子商,即子夏。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师也过,商也不及()
(2)然则师愈与()
(3)恶称人之恶者()
(4)先王之道,斯为美( )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之于天下也②礼之用,和为贵 |
B.①师与商也孰贤②然则师愈与 |
C.①不得中行而与之②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D.①不以礼节之②道之以政 |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礼节之 |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C.狂者进取 |
D.恶不孙以为勇者 |
翻译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选文(一)中孔子是如何评价“狂”与“狷”的?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
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