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甲中B处的地形名称是()
A.冲积扇 | B.河口三角洲 |
C.山脊 | D.悬崖 |
图甲中河流堆积物从B到A处堆积的情况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
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 |
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 |
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 |
图甲中C处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V形谷,流水侵蚀 | B.V形谷,流水沉积 |
C.U形谷,流水搬运 | D.U形谷,冰川侵蚀 |
下图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
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
冰岛多火山,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 |
B.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边界上 |
C.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 |
D.位于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 |
六大板块中,基本上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 B.印度洋板块 |
C.南极洲板块 | D.北冰洋板块 |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
5:10 |
…… |
12:40 |
…… |
20:10 |
太阳高度 |
0° |
…… |
73°26′ |
…… |
0° |
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A.110°E,40°N | B.110°E,50°N |
C.115°E,40°N | D.115°E,50°N |
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 | B.8小时 |
C.9小时 | D.10小时 |
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赤道 | B.北京市昼夜平分 |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
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A.正东方、正西方 | B.东北方、西北方 |
C.东南方、西北方 | D.东北方、西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