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a、n、b是纬度且a、n,n、b都相差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正确的是( )
A.a=n+1,b=n-1 | B.a=n-1,b=n+1 |
C.a=" b" -1 | D.b=a-2 |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14时 | B.12时 |
C.9时 | D.6时 |
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左图)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右图),读图回答6~7题。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 | B.鄂 | C.甘 | D.吉 |
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
B.春小麦种植范围缩小,向低海拔地区迁移 |
C.农作物品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
D.玉米种植范围扩大,海拔高度上限升高 |
图是“2010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据此回答4~5题。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
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
C.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
大量人口的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
我国幅员辽阔,下面四图及区域景观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A.甲――同一时代,我国东、西部不同民居 |
B.乙――同一季节,我国南、北方不同衣着 |
C.丙――同一时刻,我国东、西部不同景象 |
D.丁――同处于平原,我国东、西部不同耕作 |
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1~2题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A.a、b | B.a、c | C.b、c | D.b、d |
四地所在省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a | B.b | C.c | D.d |
图为“世界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18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湖,属构造湖
②处海洋深邃,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③处沼泽广布,与地处高纬、地势低平有关
④处森林密布,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