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以后200年长盛不衰。帝国分裂、灭亡后,对于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这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的是
| A.“畏法者长在,自律者自由”的观念 | B.能有效维护统治 |
| C.法庭审判中注重证据,疑罪不罚的原则 | D.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
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④“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 A.墨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提出这一思想的先哲是
| A.老子 | B.庄子 | C.孔子 | D.墨子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
|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 D.墨家的“兼爱”思想 |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 A.孟子 | B.孔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