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说明。
“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甲乙两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什么?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甲:诗句                           情感                            
乙:诗句                           情感                                  
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雪(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虚词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分)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 夜 闻 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春夜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发的感触。
D.《春夜闻笛》第一句写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两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渡浙江①问舟中人
唐·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②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③,何处青山是越中④?
【注】①浙江:指钱塘江。②扁舟:小船。③引领:伸长脖子。天末:天边。④越中:今浙江绍兴。
诗歌的第一句“潮落江平未有风”写出钱塘江怎样的景色?
试赏析“时时引领望天末”一句。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李煜的《相见欢》,按要求回答问题。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③离愁:指去国之愁。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