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如图1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如需要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4)如用G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刻是                        ,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      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      装置.
(6)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如图2装置,氧气需从        端进入(填序号),量筒的作用是                           .装置内的空气对测量结果       (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7)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在1g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饱和溶液
D.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013年我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有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碳的一种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海绵”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高弹性和强吸附性属于“碳海绵”的物理性质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0-t1时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0-t2时段,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