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或定量测定CO,反应为:
5CO(g)+I2O5(s) 5CO2(g)+I2(s);ΔH 1
(1)已知:2CO(g)+O2(g) 2CO2(g);ΔH 2
2I2(s)+5O2(g)2I2O5(s);ΔH3,则ΔH 1= (用含ΔH 2和ΔH 3的代数式表示)。
(2)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
①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v(CO)= ,b点时化学平衡常数Kb= 。
②d点时,温度不变,若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请在图中补充画出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B.两种温度下,c点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C.增加I2O5的投料量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 |
D.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b<Kd |
(3)将500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170℃下充分反应,用水—乙醇液充分溶解产物I2,定容到100mL。取25.00mL,用0.010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样品气中CO的体积分数为 。(已知: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与I2O5不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
(2)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3)用元素符号将W、X、Y按照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4)X的一种氧化物与W的氢化物反应能够生成W的单质,该氧化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个。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元素名称,D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2)画出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3)若构成F元素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8,写出该核素的表示符号。
(4)C与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将A、C、F的简单离子按照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离子符号表示)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的A、B、、C、D四个区域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名称),能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填编号)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Ⅰ.用表示原子:
(1)阳离子AXn+中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
(2)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Ⅱ.有①、
、
②H2、D2、T2 ③石墨、金刚石 ④
、
、
四组微粒或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互为同位素的是(填编号)。
(2)由①和④中微粒结合形成的水分子种类有种。
Ⅲ.下列物质中:①N2 ②MgCl2 ③NH4Cl ④CH4 ⑤CO2 ⑥Ne ⑦H2S ⑧KOH ⑨Na2O2 ⑩K2O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含有共价键的是。
选做(10分)由乙烯和其他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其合成过程如下(水及其他无机产物均已省略):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类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D物质中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物质X与A互为同分异物体,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