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固体物质A、B、C、D、E由下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易溶于水。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C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
②B溶液与E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③少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④B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⑤将38.4 g Cu片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片不溶解,再滴加1.6 mol·L-1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据此推断A、C的化学式为:A ;C 。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现象是 ,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4)步骤⑤中若要将Cu片完全溶解,至少加入稀H2SO4的体积是 mL。
(5)现用500 mL 3 mol·L-1的E溶液充分吸收11.2 L CO2气体(标准状况下),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量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6)若用惰性电极电解A和B的混合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请在坐标系中画出通电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V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不考虑气体溶于水)。
’
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55.8%,氢为7.0%,其余为氧。
的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已知
(烯醇)不稳定,很快转化为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的分子式为;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
的结构简式是;
(4)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5)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四个同时满足(i)能发生水解反应(ii)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
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
现有
、
、
、
、
、
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
,
阴离子有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
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
、
、
呈碱性,且碱性为
;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向D溶液中滴加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溶液是,判断依据是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
、
.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
和
反应生成气态物质
,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
、
、
的物质的量(
)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
t/min |
X/mol |
Y/mol |
Z/mol |
0 |
1.00 |
1.00 |
0.00 |
1 |
0.90 |
0.80 |
0.20 |
3 |
0.75 |
0.50 |
0.50 |
5 |
0.65 |
0.30 |
0.70 |
9 |
0.55 |
0.10 |
0.90 |
10 |
0.55 |
0.10 |
0.90 |
14 |
0.55 |
0.10 |
0.90 |
(2) 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
的平均反应速率:;
(4)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
的转化率
等于;
(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②③
和
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写出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从电负性角度分析,
、
和
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2)
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3)氧化物
的电子总数与
的相等,则
为填元素符号)。
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
晶体相似。
的熔点比
的高,其原因是。
(4)
、
为同一主族的元素,
和
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
中
与
原子间形成
键和
键,
中
与
原子间不形成上述
健。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
、
原子间能形成,而
、
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
键。
金属铝的生产是以
为原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冰品石(
)的作用是。
(2)电解生成的金属铝是在熔融液的(填"上层"或"下层")。
(3)阴极和阳极均由材料做成;电解时所消耗的电极是(填"阳极"或"阴极")。
(4)铝是高耗能产品,废旧铝材的回收利用十分重要。在工业上,最能体现节能减排思想的是将回收铝做成(填代号)。
a.冰品石 b.氧化铝 c.铝锭 d.硫酸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