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
①春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
②当寂静的树林悄悄朦胧出一层鹅黄,当天真的燕子开始娇羞地呢喃,青岛之海,便以她耀眼的天姿国色,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
③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之中,大海如同一册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无边无垠,一片蔚蓝。那天使般翔飞的海鸥,是诗行;那蝶翅般竞发的船只,是诗行;那自由自在、缓缓涌动的波浪,是诗行;那于阳光下湛蓝的浪丛辐射出的斑斓的光束,更是诗行……这一行行绝美的诗句,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
A.选文第②段中的“娇羞地呢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初春时青岛之海的天真与娇羞。 |
B.作者把“大海”比喻成“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生动地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蔚蓝色的大海广阔无边的景象。 |
C.作者反复运用“那……,是诗行”的句式,强调了海面上海鸥翔飞、船只竞发、波浪涌动、光束斑斓的绝美景象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
D.结尾“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里青岛之海的美的强烈的赞叹之情。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ù)称职(chèn)滑稽(jī)陛下(bì) |
B.匿笑(nì)迸溅(bìng)伶仃(lín)炫耀(xuàn) |
C.援助(yuán)猝然(cù)尴尬(gǎ)嬉戏(xī) |
D.吆喝(yāo)诀别(jüé)扒窃(bá)头衔(xián)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块白玉通体晶莹,玲珑剔透,仿佛是少女羊脂般细腻的皮肤,温润圆滑。 |
B.人粪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空,更是与万物的心灵交流。 |
C.历史上美丽的楼兰古国,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
D.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和“了解”换位) |
B.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改为“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绝不能骄傲自满。”) |
C.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保证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改为“保证不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去掉“是否”) |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
B.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
C.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
D.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