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如果
龙应台
①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老伯伯,留着平头,头发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失的孩子。他裹着一件浅褐色的夹克,一个皮包挂在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其他乘客拖着转轮行李箱,昂首疾步往前,他显得有点慌张,低头看自己的登记证,抬头找座位号码。不耐烦的人从他身边用力挤过去,把他压得身体往前倾。他终于在我左前方坐下来,怀里紧抱着皮包,里头可能是他所有的身份证明。拐杖有点长,他弯腰想把它塞进前方座椅下面,一阵忙乱,服务员来了,把它抽出来,拿到前面去搁置。老伯伯伸出手臂,用很浓的甘陕乡音向着小姐的背影说:“要记得还给我啊。”
②我低头读报。
③台北往香港的飞机,一般都是满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去香港的。他们的手,紧紧握着台胞证,在香港机场下机、上机,下楼,上楼,再飞。到了彼岸,就消失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像一小滴水无声无息地落入茫茫大漠里。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④他曾经是个眼睛清亮,被母亲疼爱的少年,心里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人生大开大合的种种方式。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他成为时代的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⑤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⑥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想,如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他返乡——我会做什么?
⑦我会陪着他坐飞机,一路牵着他瘦弱的手。
⑧我会一路听他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他把他当年做宪兵队长的事迹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哪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我会问清每一个环节,我会拿出我的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仿佛我在访问一个超强大国的国家元首,聚精会神地听他每一句话。对每一个听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坚持请他“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三点水的“淞”?“江水”的“水”?“羊坝头”怎么写?怎么来台湾的?坐什么船?船叫什么名字?几吨的船?
⑨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他颤抖的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但是他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在之前就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他的胸口。
⑩下机转机的时候,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任何人从我们身边挤过而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故意给我们看,我会很大声地对他说:“你有教养没有!”
⑪长长的队伍排起来,等着过关,上楼,重新搭机。我会牵着他的手,走到队伍最前端。我会把他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他穿过电检拱门。如果检查人员说:“请你退回去,他必须一个人穿过。”我会坚持说:“不行,他跌倒怎么办?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牵着他的手,穿过。
⑫当飞机“砰”一声触到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他的额头——连他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我会亲吻他的额头,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跟他说:“爸爸,你到家了。”
⑬“砰”的一声,飞机真的着陆了,这是香港机场。我的报纸,在降落的倾斜中散落一地。机舱仍在滑行,左前方那位老伯伯突然颤巍巍站了起来,我听见空服员急促的声音:“飞机还没停稳,请不要离开座位!”
(本文有删改)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步履蹒跚:
别让化合物“跑偏”
①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这句话用在化学合成物上,最合适不过。
②现代工业发展到当前,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化学合成物充斥。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组建为例,安居乐业首先需要装修房子,于是人们开始涂刷墙漆、涂料,安装管道及各种内饰;接着,该皆大欢喜地往房子里搬运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具了,女主人的化妆品、香水及服装,一样也不能少;再接着,该添新成员了吧,小孩出生,各种玩具和婴儿用品开始堆砌,奶瓶、奶粉、尿不湿……可以清算一下,整个过程中,人类究竟接触了多少化学合成物。
③化合物的使用,初衷都是美好的: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视觉更赋美感。然而,化学合成物在带给人们美好舒适的生活的同时,正“蚕食”和“窃取”地球上诸多生物的健康与寿命。
④2011年,震惊国内外的台湾塑化剂事件,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塑化剂的毒性比三聚氰胺高20倍,会严重干扰人体的荷尔蒙,造成儿童性别错乱,这是不是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近些年“伪娘”盛行呢?为什么商家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还要越过道德的底线,剑走偏锋,进行非法经营?这值得追问。
⑤每个工业城市的暴富,都带着背后被践踏的土地、被污染的河流、被乱伐的树木的辛酸血泪。
⑥大多数的化学合成物都有着持久性——意味着要千百年的时间降解,或者用其他进程降解,这中间又将产生新的有毒物质;蓄积性——虾吃海藻,鱼吃虾,大鱼吃小鱼,人类再把大鱼捕上来烹调,尽享美味,殊不知,这中间的毒素含量一直在累积;基因突变性——用一句很流行的话来说,什么都阻止不了人类的变异了!纵观近年来的婴儿畸变率,触目惊心。人类,该醒悟了!
⑦那些造福人类的化合物,我们不会抹去它们的功绩,但在颂扬他们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另一面:DDT(又叫滴滴涕,一种杀虫剂)扫除了害虫,却制造了“寂静的春天”;氮肥带来农业丰收,却让河流蓝藻爆发;高分子塑料让包装更加廉价便携,却因为难以降解而恶名昭著……
⑧因为化学污染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癌症村,让人们恐慌不已。但真正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灭亡。
⑨科学家研究发现,有害的化学物质藏匿在食品包装、化妆品、儿童爽身粉、家具、电子产品中,成为干扰荷尔蒙的隐形杀手,对人类生育能力,尤其是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千百年之后,我们难道都要在试管中窥探新生命吗?
⑩左边是天堂,是物质的充裕,生活的富足;右边是地狱,是畸变的婴儿,重创的大自然。
⑾一言以蔽之,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时,务必把握好尺度,别让化合物“跑偏”。应严格履行绿色低碳的宗旨,为后世遗留一片净土,不要让蓝天白云、绿草红花、奔腾的河流、清澈的溪水,仅仅成为纪录片中一闪而过的镜头。
(选自《科学24小时》2012年第3期)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这句话用在化学合成物上最合适不过?
作者在第②段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列举一个家庭组建的详细过程?
结合语境分别说说下列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然而,化学合成物在带给人们美好舒适的生活的同时,正“蚕食”和“窃取”地球上诸多生物的健康与寿命。第⑧段说“但真正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灭亡”,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跑偏”原意为“事物没有按照预定的想法或轨迹进行”,作者以“不要让化合物跑偏”为题有什么用意?
留学的女儿HOLD住
①17岁的女孩将出国,家中四位至亲浩浩荡荡送她到浦东机场。天空阴沉,细雨霏霏。行李六大包,做长辈的都舍不得让那孩子拎到托运柜台,但所有的人都明白,只要到了加州转机,这六件沉重的行李,将由这势单力薄的女孩子一个人连拉带拽,抢运去另一个托运柜台,随她转机去纽约。
②等在候机大厅的这两个小时,对孩子的父母来说,可能是一生中最漫长、焦虑和英雄气短的两个小时。空气中充满了小心翼翼的僵持感,孩子的妈妈一直缄默不语,只有爸爸和女儿间或交谈几句,说的也是问过几百遍的话:“事到如今,已经来不及后悔。”
③“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④“都准备好了?没落下啥东西?”
⑤“没落下,连那套理发推剪都带上了,老爸,你还不相信你女儿的适应能力?”
⑥我留心到一个小细节:这孩子通过登机通道时,就没有回一下头。
⑦这是一场注定不对等的目送,去的人满怀憧憬,送的人失魂落魄又强自镇定。我目睹那个当父亲的默默拥抱妻子,中国人,也只有在这等“生离”的当口,才懂得用身体语言安慰人吧。我听到他反复说:“她连理发都会了,你还担心什么?据说中国学生会炒一大碗蛋炒饭,就能在美国把五湖四海来留学的同学都HOLD住。”
⑧当妻子的破涕为笑:“看看你的头发,你女儿这手艺,能算出师了吗?”
⑨我这才注意到那位父亲一身儒雅装扮,头发却理得像小兵张嘎——【A】两鬓青白几乎露出头皮,中间部分的头发却像芦苇一样茂盛,垂下来的刘海还滑稽地攒出一个桃尖。“看你说的,女儿不拿我这脑袋当冬瓜练手,还能拿谁的脑袋练手?你还说我,你看看你这狗啃样的刘海……”
⑩当妻子拨开他的手,嗔道:“你不懂,这种犬牙交错式的刘海是今年的大热门,你没有翻过时尚杂志呀?T台上的名模,都是花了500美元才剪出这种调皮的效果。”
⑾一语未了,做妈妈的忽然开始沿着候机大厅的落地窗奔跑。原来她看见停机坪的那头,接驳车已经在下客,她想离得稍近点儿,看着她的孩子登机,看看她有没有回头张望。
⑿果然看到那女孩儿,登机时开始犹豫,甚至往下跑了几级,往这边看。当妈妈的明知她听不见,仍然拼命敲打玻璃幕墙,几乎引来了保安。然后那孩子似是硬起心肠,迅速钻入飞机肚,不见了。
⒀两分钟后,爸爸的手机响了,孩子关机前的最后一条短信到了,当爸爸的念给所有的家人听:“。”
⒁我目睹所有送行的亲人都掏出手机发笑脸给那个女孩,在她独自上路之前。【B】这精神上的断乳是如此困难,就如同心上有血肉做的绳索被生生拽断。但,这一天终将到来,到了那一刻,请不要哭着走,一定要笑着走。
(选自《扬子晚报》2010年2月24日,明前茶。)联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送的人失魂落魄又强自镇定”的表现。
“HOLD住”被评为“2011中国十大网络流行语”,请结合语境说说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①据说中国学生会炒一大碗蛋炒饭,就能在美国把五湖四海来留学的同学都HOLD住。
②留学的女儿HOLD住。文中画曲线语句极富表现力,请选择其中的一句加以品析。
我选择句:结合上下文内容,请你猜度第⒀段中女儿关机前发给爸爸的那条短信的内容,不超过60字。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
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
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勤奋是。
周庄烟雨中韩静霆(12分)
(1)一踩着周庄的石板路,人就在水中央了,一蹬上周庄的乌篷船,就到了水乡人家了。
(2)正是烟雨空漾天气,衣裳在空气里就湿漉漉了,眉毛头发也在不知不觉中湿了。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抱着周庄水镇的,都是湖。前前后后是水,左左右右也是水,周庄依偎在淀山湖、色蚜湖、南湖和澄湖的怀里,像从湖里滋出的一张荷叶。
(3)周庄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可就化在细密而又无痕的烟雨中了。真正坐在船上,才算是知道水乡呢。船儿款款地贴着水镇人家的窗根儿摇,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明明暗暗。船儿咿咿呀呀地自说自话,船儿赶着一群又一群湖鸭。忽然间,船儿打了一个横,竟然进了人家的院子,人家的厅堂!说是那人家姓张,张家厅堂高高筑在水上,可见爱水爱到了什么程度。行船在厅堂,船娘和厅里的熟人打着招呼,沏春茶的声音都听得见。水镇,水船,水乡人,远客,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温馨的整体,一个很大的冢。
(4)在周庄,真好;在乌篷船上,真好。我这个北方汉子浮躁的心,放下了,在水中溶掉了。湿漉漉的水雾营养着脸呢,一双干涩的老眼,水灵灵的了,涩苦生剌的舌根,荡漾着凉丝丝的水波了。试试嗓音,喉咙里跑出了湿软湿软的音节儿。撑船的船娘问我,“向左呢?还是向右?”左边是桥,右边也是桥,左手是水乡,右手也是。我就请船娘“随意”。是啊,随意,前边的船娘,后边的船娘,青莲包头藕荷兜,都随意。
(5)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连的周庄,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田园啊!这种禅境,不是古佛青灯下的“禅”,而是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那么凡俗,那么自足,让人随便想些什么就想些什么,让人眷恋,让人相思,让人散开胸中的积郁。
(6)我在张家厅堂品了一阵阿婆茶。
(7)我在沈家天井,看了一阵独自绿着的一株芭蕉。
(8)我登上不知姓氏的小姐的绣楼,对着绣花的绣幔和雕花的牙床,发了好一阵呆……
(9)周庄!周庄!水做的小镇,水做的骨肉。我觉得浑身轻松,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变得很温柔很温柔了,不是么?船儿和船儿磕碰了,相对一笑;船儿和船儿在水巷狭路相逢了,让开就是。
(10)周庄当然不是世外,周庄当然也有历史。离镇二里的太史淀,枯水时可见古井数臼,水丰时烟水茫茫,一澄如天。便是说,平静和泰然之下的周庄,也藏着说不尽的沧桑。周庄水域春秋时期见有记述“摇城”,北宋元祜元年,得名周庄,两千五百年的旧事,九百岁的高龄,多少风风雨雨骚扰?可是,在周庄的粉墙上,拱桥上,人们是见不到沧桑变化的碑刻和文字痕迹的,周庄不把沧桑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如此不动声色地面对沧桑和历尽沧桑的不动声色,该是大师级的修炼吧?风雨就是风雨,沧桑就是沧桑,芦花还是白就白了,采花还走黄就黄了,船迎走船,桥还是桥,周庄还是周庄。无论庙堂之上,朝野之间,怎样的人来人去,云起云飞,周庄乡民创造的温馨,宁静,平和,淡泊,以及在平淡宁馨申所包容的博大和深刻,是永恒的。
(11)一切都是匆匆过客!诗朋、酒侣、名士、富豪、官宦、贵胄,都是过客,惟有水镇人家创造的水镇永恒,周庄永恒!我想。
(12) 船儿在水上漂着。我在船儿之上躺着。
(13)我抱着周庄烟雨,周庄烟雨抱着我。
(14)周庄真好。周庄永恒的宁静,温柔,自然,真好。作者在坐船游览后对周庄产生了“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条归纳,是哪些见闻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4分)
用自己的话解说第(10)节中的划线句“周庄不把沧桑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的内涵。 (2分)
文题为《周庄烟雨中》,但文章在“烟雨”上着墨很少,这是为什么?(2分)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作者写自己在周庄品茶、看芭蕉、发呆这三个细节,其目的是什么?(2分)
(2)最后二段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2分)
阅读理解。
(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5)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6)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9)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品读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