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经营好你的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②贝尔纳是法国的著名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有奖智力竞赛,有道题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份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③不难看出,这个最佳答案的确精妙。有的同志喜欢把人生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因为不切实际,非但实现不了,反而带来不少副作用。明明自己只能挑八十斤的担子,却偏要挑两百斤,结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④确立好人生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⑤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正像生意场上有的人总想“空手套白狼”一样,对待人生也想不劳而获,也许还曾侥幸得逞过,但是在长长的一生中,若是抱定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是必然要吃苦头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人生犹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须放上相等的重量。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当有人问研制出世界首创掌上产品的中山名人电脑公司总经理佘德发是哪个院校毕业的,他笑着说: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学的是苦难系拼命专业,课本就是汽车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⑥在当今社会,不劳而获无异于痴人说梦,守株待兔只会遭人耻笑,踏实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试想连鲁迅都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何况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获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试着让天平另一端的砝码变得更重吧。
⑦人世间,很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唯有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因此,多一点经济头脑,多一点经营意识,使你的人生趋利避害,良好经营,赢得丰厚的收益,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门经济学课程。
(有删改)
第⑤段作者在提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学原则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坚持的”这一观点后,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
楼
“重屋曰楼”,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从古代建筑实例来看,这“重”字不限于两重,二层以上的就可称之为“楼”。楼有很广泛的用途,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如“见山楼”“明瑟楼”“听橹楼”等等。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如汉画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楼”,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的钟楼、鼓楼。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型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类似这样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见,仅山西省还幸存有明、清所建的万泉飞云楼和介体玄神楼,是极宝贵的遗构。
阁
阁在古代往往是对收藏贵重文献的建筑的称呼。历代的寺院中常可见到“藏经阁”这样的名字;汉代曾建有藏书的“天禄阁”“石渠阁”;清代乾隆皇帝为收藏四库全书,专门修建类似国家图书馆性质的“内廷四阁”,即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这四阁的建筑形式均仿宁波私人藏书的“天一阁”,做成长方形平面,两坡硬山顶,二层楼,阁的正面满开山窗。其余三面都是实墙。
阁在园林中是作观赏风景用的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命名用了“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的意思,表明建它是为了欣赏荷花。
在一些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也被称为阁,如辽代建筑的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明代建筑的广西容县“真武阁”,清代建筑的承德普宁寺“大乘阁”、颐和园“佛香阁”等。它们的平面有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庄重,是中国多层木构建筑的代表。其中“大乘阁”在现存木构建筑中高度居第二位(39米多),“佛香阁”高度居第三位。
亭
亭是我国园林中几乎不可缺少的建筑,无论公园、私园,大园、小园、古园、今园,都可找到亭子。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名篇描写了亭子,至今脍炙人口。亭既是供游人在内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西部的“补园”,本来是另一家的园子,园内小山上有一座“宜两亭”,这个亭名据说寓意是“一亭宜作两家春”。登上这个亭子,就可以饱览两园春色。由于亭子是点景建筑,人们对它们的体型推敲得更为细致,总是力求完美。匠师们依据它们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常把它们的平面设计成三角、四面、六边、八边、扇面、圆形、梅花等不同的形式,供人们欣赏。
轩
轩是古典园林中观赏性的小建筑,也是起点景作用的,但在轩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轩可以露在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也多轻盈疏朗。网狮园的“竹外一支轩”和颐和园的“写秋轩”,代表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轩的不同形式。文中作者是如何介绍说明每种建筑的?
阁与楼彼此相近,作者怎样抓住阁的特征,将阁与楼区分清楚的?
作者是如何比较轩和亭的特征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健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在括号内。
(1)()—()(2)()—()解释划线字:令人销魂()齐声称道()
为什么作者认为“屏风”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屏风有什么特点?
起初作者对屏风有什么感情?后来因为研究古代建筑,又对屏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课外一试。
汉代妇女的发饰以挽髻为主,梳发辫的已经不多见。发髻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由下朝上搭,挽成各种式样。有侧在一边的堕马髻,乐府诗《陌上桑》写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这种倭髻就是从堕马髻发展而来的,因髻歪在头部一侧,稍带倾斜,似堕非堕,故名堕马髻。据说梳这种髻,加上愁眉,啼妆等妆饰,能增加妇女的妩媚之态,有如刚从马上摔下来一样,故走路也有特殊的姿势,名为“折腰步”。此外还有瑶台髻、垂云髻、盘恒髻、百合髻、同心髻、垂髻等。《妆台记》里有“汉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髻”,即指垂髻。这些发型均以高大为美,《后汉书·马廖传》上太后疏里说:“闻长安语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妇广眉,四方且半额。,,当时妇女常于真发中掺接假发梳成高大的发髻,插入数枝荆簪将它固定,也有用假发做成假髻直
接戴在头上(这与我们今日的假发套相似),再以笄簪固定,称为‘‘副贰”。还有一种以假发和帛巾做成帽子般的假髻,白天往头上一戴,晚上可以取下来,称为“帼”,我
们后来称女子为“巾帼英雄”,即意其为女中豪杰,“帼”字代指女性。因为假髻太大,头不堪重负,这时还出现了支撑假髻的专门器件。
汉代贵冻妇女的头饰也不胜繁复。《续汉书·舆服制》记皇后服制。皇后的头饰是先把复在头上的假髻用笄亩定之外,还另加熊、虎、赤罴、天鹿、辟邪、牛等六种动物形饰片,再与孔雀、黄金山题、九种华胜及用白珠穿成桂枝般的装饰和白球做成的耳配套,绕以翡翠华云,可谓金碧辉煌,只要戴冠者轻移莲步,环翠玎声就不绝于耳,化动为静,扩大了旁观者的视觉效果,更为引人注目。这种步摇冠后来发展为凤冠,我们可以从各类古装戏中窥其一二。
头上戴了一个很大的、五光十色的步摇冠,如果脸部不用妆加以突出,反倒不能显出面容了,所以汉代的妇女还懂得化妆。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妇女已开始纹眉擦粉,近年出土的楚俑多眉短而浓,说明眉形经过加工,《楚辞·大招》中也有用“粉白黛眉”形容当时妇女的。汉代妇女用黛石画眉,刘熙《释名》云:“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画代其处也。”后汉张敞为妻画眉的故事也证明了此种风俗。此外,汉代妇女的化妆品还有铅粉、燕支(即胭脂)。令今人不能小觑。请给“倭堕髻”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在命名汉代各种妇女的发髻时,如垂云髻、百合髻、瑶台髻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了古代典籍,用意何在?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皇后的“步摇冠”,主要是用以表现什么?
第三自然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阅读课文“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到“也就不为徒劳了。”,完成小题。从文段来看,屏风主要有哪些特点?
品文赏句。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1)“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作者说“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在作者看来,富有诗意的“屏”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请你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半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________,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________着流云火焰。文中空缺处应选填的词语分别是
A.描绘 | B.衬映 | C.衬托 | D.掩映 |
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是
A.记叙 | B.描写 | C.抒情 | D.说明 |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一句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作者观察的立足点是________,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太和殿描绘神态各异的饰龙,意在表明皇室的威严。请写出带有龙的成语(至少6个)。
作者明确太和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什么(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