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A.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
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 |
B.![]() |
C.![]() |
D.![]()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代表燃烧热(25℃,101 kPa)的是( )
A.CH4(g)+![]() ![]() |
B.S(s)+![]() ![]() |
C.C6H12O6(s)+6O2(g)![]() |
D.2CO(g)+O2(g)![]() |
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B.![]() |
C.n=m+0.017Vc | D.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