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示意图

图1、图2共同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材料一: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材料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内容,简述我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理由。(6分)
(2)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对现代企业发展有何启示?(4分)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到8月23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为更好地迎接大运会,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某校高二(1)班学生围绕“欢乐大运,全民参与”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搜集了以下资料信息:

信息一 吉祥物设计——“要做就做不一样的”(见右图) 既非动物、也非植物,跳脱以往运动会吉祥物的一贯风格,从简单抽象的外形里透出青春时尚的气息,这就是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UU”给人的第一印象。而这件异想天开的作品来自深圳本地的一个年轻的设计团队,在他们心目中,只有抛开“司空见惯”的元素、坚持“异想天开”的思路,才配得上深圳这样年轻新鲜的城市,才配得上朝气蓬勃的大运会。于是,圈子逐渐缩小,既能代表 “university”又能代表“universiade”的字母“u”成为设计者心仪的对象,于是便有了“UU”。这个蹦蹦跳跳的小家伙似乎来到世间就是传递欢乐和活力。
信息二 “海之门”------深圳湾体育中心外形像一个“春蚕”, 中心的露天体育场造型别致,
三面被看台环抱,一面开放式设计可眺望大海,因此也被誉为“海之门”。“海之门”的主要理念是强调“迎进来、走出去”,是大运会开幕式“不一样”的主要创意,届时观众坐在场内,却能通过“海之门”欣赏深圳湾,远眺香港,让场内场外有机融为一体。“春蚕”根据竞赛和观赛为本的体育场设计理念,为运动员、观众、媒体、残疾人等各类人群设置了各种空间、设施。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会场之一,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在大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乒乓球预决赛等功能。深圳湾体育中心一体化的设计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置于一个白色的巨型网格状钢结构屋面之下,线条柔美的屋顶犹如孕育破茧而出冲向世界的运动健儿的孵化器,构思新颖,造型独特,与“鸟巢”的设计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一场两馆”的独特结构,又使得“春茧”的施工难度高于鸟巢。“春茧”不仅是深圳的新地标,更代表了深圳市的城市形象,承载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浓厚的深圳情结。
信息三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特点:1.开幕式本土文化主题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移民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2. “勿放烟花惊鹭鸟”。开幕式倡导节俭环保办赛,开幕式不燃放焰火。深圳的大运会着眼于“绿色、低碳、简约、活力”,不管是开闭幕式,还是办赛事方面,都将回归体育精神本身,实现环保低碳。
信息四 大运会志愿者----2011年6月10日晚,尽管暴雨来袭,但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演员训练仍如期进行。暴雨没有阻挡志愿者的训练,这就是"有你有我有精彩"的志愿者精神。来自师范学院的梁晶晶,获得了当晚的每日之星,她的动作柔软,表情投入,在AB组代表的PK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导演组的称赞。梁晶晶认为能把动作做好的关键在于认真和投入,她觉得每个人努力的话都能把动作做得很好。对于她来说,大运会是自家门口的体育盛事。
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进一步思考探究如下问题:
(1)根据信息一、三、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国在吉祥物“UU”和开幕式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9分)
(2)信息二、三、四体现了哪些《生活与哲学》的道理?(12分)
(3)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运会,如果你是一个志愿者,你认为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4分)

材料一: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幅

注:2008年末—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省经济,省政府加大对经济的调控,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水平

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在审议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与此前的规划有着很大区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有关专家认为,全会把“民富”作为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藏富于民”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重视加快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乡镇、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广大人民投身于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保障。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表1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3)有人认为:“浙江加强文化建设就在于文化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发展海洋经济”首次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草案,海洋经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浙江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其组合优势,如海岸线里程居全国首位,规划万吨级以上沿海港口深水岸线约占全国30.7%;海岛数约占全国44%;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8%,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我省具有显著的区位经济优势,如沿海和海岛地区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龙头的南翼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我省海洋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如宁波—舟山港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其中大宗商品吞吐量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此外,石化工业、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海洋装备制造、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海洋经济新的亮点。
材料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海洋经济试点省建设工作要以“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为重点,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以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载体,建设和保护一批重要海岛;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建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运用辨证唯物论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浙江确立发展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哲学依据。
(2)运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如何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