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国考”共计招录约18000人,堪称“史上最大规模”。其中,地市县区这类基层职位将招录13000人,占总计划的73%,其中三分之二的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从这一数字,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向下”的政策引导。“向下”政策的引导,体现了国考更加重基层,重实践的招录趋势。
材料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经济、调结构”仍将是未来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从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十七大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直至十七届五中全会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作出了具体部署。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国考”重实践招录的合理性。
(2)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所蕴涵的哲
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
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
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
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
者权益。
根据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回答:
(1)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有什么意义?(4分)
(2)请你为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提几条建议。(6分)
2009年9月15日是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家电下乡实行财政补贴;在农村提高医疗保险标准,推行养老保险,提高农民消费心里预期等一系列措施。
请你结合材料说明,消费是怎样促进生产发展的?(10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方面,有的人花10万元的天价买一盒月饼,也有的人宁肯一掷千金吃一顿饭,却舍不得花几十元钱订购一份报纸;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则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那些?说明消费者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10分)
材料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海尔电器2008年利较2007年下降约11.6%。2009
年,海尔集团迎难而上、危中机,通过产品、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三大创新,实现了企
业的战略转型。海尔制定了“海外市场要升级、中国市场要深入”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市抓住“家电下乡”机遇,针对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开拓农村市场;在海外市场,辛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思路,提升高端品牌形象。这一战略使海尔经营业绩有
了持续提升。
材料二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美国2009年发起各类贸易救济案约50宗,其中超过一半针对中国。2010年2月27日,针对贸易摩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三点主张:第一,一国贸易的发展,同时要照顾个国家的关切;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第二,中国确实存在着贸易顺差,但是,我们不追求贸易顺差。第三,对外国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依照中国的法律享受国民待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海尔的成功对我国企业示。
(2)结合材料二,说明温家宝总理的主张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1)结合材料,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道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