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今,我国许多公民选择通过网络表达心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积极回应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收入分配。总理强调要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焦点二:食品安全。总理强调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制定并严守法规和标准,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焦点三:环境保护。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总理回应措施的经济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漫漫历史长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那条主线。于是哲学家说“爱国成大义”,于是史学家说“爱国铸史诗”,于是法学家说“爱国是本分”,而我们今天应大声说“爱国是每个人最永恒最崇高的天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你打算如何把爱国主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12分)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至理名言,如:

上述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10分)

30年前,小岗村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最终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广大农民会继续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进行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依据。

甲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东西。”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请问:
(1)甲、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派别?
(2)这两种哲学派别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3)这两种哲学派别的分歧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