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读狄金森的诗, , , 。 。 。
①而是这两位诗人都有若神助——他们的诗歌绝对不是狠下苦功拼命努力能写得出来的,这点上狄金森尤胜一筹
②生活空间的狭窄与她诗中所呈现的宏大气象和丰沛心灵,反差实在太强烈,叫人难于置信
③倒不是两者的诗存在什么相似之处
④我不由自主想到李白
⑤这位终身未嫁的女诗人,一辈子生活在美国小镇,30岁后几乎足不出户。她拒绝会见任何人,性情孤僻之极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 | B.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 |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 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 |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今臣亡国贱俘 |
D.此亡秦之续耳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击破沛公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B.拔剑撞而破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
D.急于星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
下列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②而世之奇伟非常之观③而予亦悔其随之 ④将军战河北⑤项伯许诺⑥约为婚姻⑦比好游者不能十一⑧躬亲抚养
A.①②③ | B.⑤⑥⑦ | C.①②④ | D.⑤⑥⑧ |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和自尊;历经生活的磨练,她变得理智、清醒,不再对人抱有幻想,但又有着宿命论的思想。 |
B.按照悲剧产生的原因可以把悲剧分为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两种,鲁侍萍的悲剧,是阶级压迫所造成的弱者的命运悲剧,哈姆雷特的悲剧更主要的是他犹豫、延宕的性格造成的。 |
C.小英子说她分不清“厚嘴唇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她受感情的蒙蔽一时糊涂。“厚嘴唇的人”游手好闲,不劳而获,以偷窃为生,是一个贼,贼就是坏人,没有必要怜悯。 |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崔莺莺的自问自答,在她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送别的眼泪染红的。一“染”一“醉”,沟通了景与情的关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