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
|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
|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
|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
《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宰相分管事务较多 ②宰相不被重视③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 |
| B.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 |
| C.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
| 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A.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 B.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关心民众 |
| C.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 D.经常修筑驰道,巡视天下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史实是
| A.实行刺史制度 | B.废分封,行县制 |
| C.废丞相,设内阁 | D.推行行省制度 |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表明他认为:
| A.儒家远比法家高明 | B.法家才是思想正统 |
| C.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 D.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