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
|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
|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厂纪律严格 |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D.贫富差距缩小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
| C.蒸汽机的发明 |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
工业革命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 A.棉纺织业 | B.冶金业 | C.铁路运输业 | D.航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