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B.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
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