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 )
①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②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③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胜利的标志
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
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太平天国起义军从广西打到南京 |
| B.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 D.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
下列四则材料,能够反映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中国时局特点的是()
| A.“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
| B.“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 C.“敌焰犹张,国仇未雪,如复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民族惨祸,伊于胡底。” |
| D.“自治性的军队……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谈话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
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他()
| A.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 B.视卢沟桥事变为全国抗战的开始 |
| C.准备抗战的同时态度尚不够坚决 |
| D.希望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抗日 |
遵义会议后红军面临的最直接最迫切的任务是( )
| A.根除左倾错误 |
| B.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
| C.北上抗日 |
| D.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 |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红军得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是( )
| A.根据地的建设 | B.武装斗争 |
| C.游击战术的运用 | D.土地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