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D.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引自《前汉书》卷六十四上)为什么说主父偃的建议是“计”?因为
A.它不仅有利于刘姓政权而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
B.它既提高了诸侯国的地位又满足了诸侯子弟 |
C.它以宣仁孝之道为由而行削弱诸侯力量之实 |
D.它用加强地方权力的办法来巩固中央的控制 |
《红楼梦》《十日谈》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 |
B.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 |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
二战后,资本家积极鼓励职工购买和持有本企业的股票,进一步打破了资本家垄断企业股份的局面。美国实施职工持股的企业,1974年为300多家,职工人数十余万人;1995年已达12000多家,职工12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这一现象
A.增强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
B.形成资本家、工人共管企业的局面 |
C.完善和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
D.使职工持股的企业成为现代企业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