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位继承法》第二条规定:“凡依照本法而即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在加冕时,按照当今国王和已故玛丽女王统治第一年所制定的国会法令(称为加冕宣誓法),举行宣誓仪式,并且应当依照该项法令所定的手续和方式,签署并朗诵其中所规定的誓词。”这段材料说明( )
A.英国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 |
B.英国议会限制了国王个人的自由权利 |
C.英国议会成为真正能够反映民意的政府机构 |
D.英国国王的权威受制于议会,议会立法约束王权 |
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 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 |
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 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 )
A.要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 B.决心解除地方割据势力 |
C.挑起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 D.增设官员,协助其理政 |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 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
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利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最高长官不能调动军队,但可以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 )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