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
|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
|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
|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
|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
|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
|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 B.是一部成文法典 |
|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 B.扩大了统治基础 |
|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维尔·杜兰特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专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
| A.统治范围扩大,法律不断充实 |
| B.法律类型众多,条文相互冲突 |
| C.皇帝随心所欲,任意颁布法律 |
| D.贵族平民对立,法律难以调解 |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
| A.城邦制下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
| B.城邦制是专制统治 |
| C.城邦制下只重政治而轻文化 |
| D.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