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拄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联袂投入战争,唯恐或后。”这说明(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曾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日本在战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很快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末 | B.20世纪70年代末 |
| C.20世纪80年代初 | D.20世纪80年代末 |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 D.建立关贸总协定 |
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
| 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 |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
|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夕 |
下图为英国历史上申请专利数的变化状况。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 C.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