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悲愤地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国家主席,要通过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但毫无结果,刘少奇最终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刘少奇案说明了( )
A.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B.以德治国的重要 |
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 | D.当时没有法律依据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
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